社旗县某麻鸭养殖户的4000羽22日龄的麻鸭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初期仅有几例死亡,3天后死亡率急剧上升,由2%o上升到88%o。
1、临床症状
约70%的雏麻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背羽潮湿粗乱、采食量急剧下降,部分鸭采食后又出现甩食、反应迟钝、两脚麻痹、共济失调等现象。发病中期,雏麻鸭头规律性摆动,有的患病雏鸭原地旋转,有的侧卧呈游泳状,排绿色粪便。发病后期,雏麻鸭头颈部明显肿胀,眼、鼻有脓性分泌物,眼粘连或失明,浑身污秽不堪,喙端呈黑紫色或青紫色,蹼有坏死斑。
2、病理剖检
解剖病死鸭50只,背部羽毛严重脱落,皮肤呈紫红色,尾部污秽,粘满粪便。头颈部皮下充血、出血,有黄色或棕褐色胶冻样浸润;食道黏膜上覆盖一层黄绿色分泌物,刮去分泌物可见黏膜有纵行出血;喉头、气管出血;肝表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性渗出物,厚薄不一,剥离纤维膜后,可见明显出血点、出血斑、圆形变性斑、坏死斑;胆囊极度充盈,胆囊黏膜出血;心包外覆盖一层豆腐渣样渗出物,心包积液呈淡黄色,有的心脏极度充盈,体积约为正常心脏的2倍,内有血凝块,水洗后心肌内膜出血;脾肿大、出血、坏死;腺胃乳头出血;胰腺充血;肠道内有2-5个明显的出血坏死部位,切开坏死部位可发现有一环形隆起(呈肉芽状)的坏死灶,肠道黏膜或其他部位均有不规则出血点;泄殖腔黏膜有纵行出血带。
3、实验室诊断
3.1 直接涂片镜检 无菌操作取肝表面分泌物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大多为红色短杆状细菌,两极浓染。
3.2 病原分离与镜检无菌采取病鸭心、肝渗出物等病料,划线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置于C02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后,可发现圆形、稍凸起、奶油状菌落,取可疑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可发现菌体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两极浓染。用墨汁负染法染色,可发现有较明显的荚膜。
3.3 生化试验 葡萄糖酵解试验、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硫化氢试验均为阴性。
3.4 组织学观察采集病鸭肝、脾、食道、肠道等器官做病理学组织切片,镜检可发现肝脏细胞变性、瘀血、破裂、坏死;脾脏细胞坏死;食道上皮细胞坏死;肠黏膜变性、崩解。
3.5 动物接种无菌采集病鸭肝、心等组织,经处理后足底刺种于l2日龄麻鸭。病理剖检符合鸭瘟、鸭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