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可以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指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临床上习惯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死亡率较高,成为威胁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现就该病的防治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规律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为2.5%~5%左右,其中85%~88%的病例为左方变位,右方变位的病例较少。右方变位的病例通常发病急剧,症状明显。病程一般4~5天,病牛有腹痛、脱水、体温降低、代谢性碱中毒等临床症状;
育成牛、乳牛均可发病,其中产2~4胎的母牛最易发病,占发病总数的81%,犊牛和公牛偶尔也有发病现象,犊牛的真胃变位大多数为右方变胃;
饲喂大量精料容易引起奶牛真胃变位;
奶牛真胃变位在分娩前后都有发病,其中在分娩后发病占96%,特别是在分娩后一个月内的发病率较高,产双胎、胎儿过大的奶牛最易发病;
在真胃变位手术中经常在奶牛瘤胃、网胃中发现绳子、塑料薄膜、铁丝头、螺丝等异物,真胃中的异物通常是沙子、小石子、小铁丝头等。这些异物可刺激胃黏膜和黏膜下的神经,造成瘤胃、真胃蠕动减慢,发生真胃弛缓、扩张,而引发真胃变位;
一些营养代谢病、感染性疾病如酮病、生产瘫痪、妊娠毒血症、胎衣不下、重症乳房炎、瘤胃弛缓等,常继发真胃变位。这些疾病常导致奶牛食欲降低,瘤胃、真胃蠕动减慢,促进了真胃变位的发生;
粗饲料过短过细不利于在网瓣口形成一道粗饲料屏障,使未充分咀嚼的饲草进入瓣胃、真胃造成真胃黏膜损伤、真胃弛缓,从而引发真胃变位。长的粗饲料有利于促进咀嚼、反刍,促进唾液分泌,防止出现瘤胃酸中毒,促进瘤胃、真胃蠕动。
二、治疗奶牛真胃变位的两种疗法
(一)保守疗法
1.药物疗法 真胃变位的早期病例可以通过药物促进瘤胃、瓣胃、真胃蠕动,促进真胃内的食物流动,及时缓解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真胃变位的早期病历采用灌服槟榔四消丸和开胸顺气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槟榔四消丸的主要成分是槟榔、大黄(酒炒)、牵牛子(炒)、猪牙皂(炒)、香附(醋炙)、五灵脂(醋炙)。主治消食导滞、行气泻水。
开胸顺气丸的主要成分是槟榔、牵牛子(炒)、陈皮、木香、厚朴(姜炙)、三棱(醋炙)、莪术、猪牙皂。主治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具体用法为病牛禁食、禁水1~2天,槟榔四消丸、开胸顺气丸各10小袋,温水5~8千克一次灌服,每天两次,连用3~5天。每日饲喂长苜蓿干草和禾本科干草。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区五个奶牛场近三年的疗效观察,此疗法对真胃变位的早期病例有效率可达60%~70%左右。对有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例应及时补液纠正。可用25%葡萄糖1000毫升,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3000毫升,复方氯化钠500毫升,10%氯化钠500~700毫升,10%的氯化钾20~3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5天。氯化钾输液时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成0.3%以下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否则容易引起肌肉张力降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博。为促进胃肠蠕动可肌注维生素B120~30毫升,氨甲酰胆碱类药物,如新斯的明10~15毫升或强力胃肠舒10~20毫升。
2.翻滚法 翻滚法和手术方法相比,此法操作简单、易行,不需切开腹腔,对奶牛损伤小,缺点是疗效不确实,容易复发,在治疗左方变位时成功率在20%~30%左右。右方变位和孕牛患真胃变位时不能采用翻滚法。使用翻滚法前先禁食、禁水两天,使腹腔体积缩小,结合腹腔注射温生理盐水2000~2500毫升,翻滚后每天运动3~4小时。对一次翻滚无效的病例可重复使用一次。
(二)手术疗法
对保守疗法无效的病例和病程较长的病例可以采用手术疗法。手术疗法的优点为疗效确实,是根治的方法。缺点是操作复杂,手术和术后护理花费较高。
真胃变位手术通常采用右侧肷部切口和右侧腹下肋弓旁切口(距肋弓5~8厘米),真胃固定通常采用网膜固定和真胃大弯处胃壁固定。右侧肷部切口与右侧腹下肋弓旁切口比较,右侧肷部切口的位置高,切口不易受污染,伤口愈合快,缺点是位置高对网胃和瓣胃、瘤胃检查操作不方便,有些部位手检查不到。
右侧腹下肋弓旁切口的优点是切口位置低,对网胃和瓣胃、瘤胃的检查操作方便。缺点是切口容易受污染,愈合慢,容易形成腹壁疝。
网膜固定法是将距离幽门7~10厘米处的网膜固定在右侧腹壁上,形成永久粘连;胃壁固定法是将幽门处胃壁和真胃大弯处胃壁固定在右侧腹壁上,7~10天后胃壁固定线拆除,这两种方法较真胃胃壁固定法效果好,在手术中注意固定线穿过真胃的浆膜层和肌肉层,不能穿过黏膜下层,以免形成真胃穿孔。
手术疗法对于病程较长产生腹膜炎、腹腔积水的病例效果较差。手术过程中对瓣胃阻塞、网胃、瘤胃、真胃内的异物和真胃积食应及时处理。
术后护理
1.术后奶牛应加强护理,对术后孕牛每周注射两次黄体酮。术后奶牛应放置在干燥的土制地面的牛舍,以免滑倒。每天饲喂优质长苜蓿干草和长禾本科甘草,饮水应清洁充足。
2.切口和真胃固定线处每天用碘酊涂擦2~3次,每隔3~5天右侧肷窝处腹腔注射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50毫升,连用2次。
3.手术后的奶牛每天输液一次,连用5天,用庆大霉素80~100毫升,地塞米松20毫克,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3500毫升,25%葡萄糖500~1000毫升,钙磷镁合剂500~700毫升,复方氯化钠500毫升,10%氯化钠500毫升,氯化钾1~1.5克,维生素B1 3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氯化钾输液时要稀释成0.3%以下的浓度,速度要缓慢。体质虚弱的奶牛可在液体中加入三磷酸腺苷20毫升,辅酶A10支。
三、奶牛真胃变位的预防措施
产后奶牛应加强护理 奶牛产后1个月是真胃变位的高发时期。所以产后奶牛要加强护理,犊牛出生后给母牛饮麸皮糖盐水2~3桶,灌服磷酸氢钙20克,健胃散250~300克,肌肉注射催产素100单位,以恢复体力,促进血钙恢复和子宫收缩,排出子宫内的液体,加速子宫复旧。
营养代谢病和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治疗 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前胃弛缓、低血钙、生产瘫痪、酮病、胎衣不下、重症乳房炎等疾病会引起真胃变位,对这些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注意不能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口服抗菌药物,导致瘤胃内的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调,发生消化不良,呈现前胃弛缓。
另外,奶牛日粮应粗精搭配合理,营养全面,粗饲料要有一定长度,避免切的过短过细,奶牛每天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以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特别是新产牛做好定时驱赶运动。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饲料内的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