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隆尧县大霍乡王某饲养的1600只蛋鸡,常规饲养,并按正常的免疫程序进行了免疫。8月龄时,鸡群突然发病,当日死亡11只,第二天死亡38只,第三天死亡51只,病鸡约有500只左右。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采食减少、呼噜、拉黄白色稀便,畜主立即用阿莫西林、止咳散等药物饮水,不见好转,产蛋率迅速下降。畜主于2006年12月7日带病鸡来邢台市兽医院进一步诊治,通过剖检化验,确诊为鸡支原体并发大肠杆菌病,立即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二、临诊症状
鸡群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能听到个别鸡只发出似口中含水的“呼噜”声,夜间关灯后较清晰。中后期病鸡呼噜、咳嗽、喘气、打喷嚏,似鼻道不通气,流鼻液,有的眼睑肿胀,有的流眼泪或脓性分泌物,有的发出似吃料噎住的叫声。此时鸡群表现为明显的食欲下降,粪便稀薄,呈白色、黄色或绿色,有的水便似蛋清状。产蛋率迅速下降。
三、病理变化
共剖检13只病死鸡,病鸡喉头、气管处有粘液,气管出血,鼻窦肿胀、充血。气囊浑浊,明显增厚,囊腔内有淡黄色渗出物,有的病鸡在气囊上有斑状浑浊物,肺脏瘀血。肝脾包膜上有一层灰白色渗出物形成薄膜,心包膜浑浊、增厚、不透明,附有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卵巢发炎、卵巢卵泡充血、变形,输卵管壁变薄,管内有干酷样物质贮留,卵子进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肠内充满气体,小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直肠黏膜出血,产蛋率下降。
四、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病鸡心血、气管、气囊渗出物、肝、脾组织进行实验室检验。
1.镜检,取病鸡肝、脾组织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的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2.细菌分离,以无菌操作取病鸡的肝、脾组织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经37℃24小时培养后长出半透明的红色菌落。挑取菌落做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
3.以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鸡新城疫,琼扩反应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玻板凝集反应检测霉形体、沙门氏杆菌,结果支原体呈现玻板凝集反应阳性,其他结果均为阴性。
4.再作进一步检验,取病鸡气管和气囊内渗出物制成混悬液,加青霉素抑菌,接种于鸡支原体培养基中,培养5~7天,培养基上长出细小菌落。取培养物涂片,用姬姆萨染色镜检,发现有小球状、细小、圆形的霉形体。
5.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环丙沙星、林可霉素、阿奇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高敏。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诊断为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五、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在鸡舍内安装保暖设备,尽量减少昼夜温差,使鸡群处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对鸡群及养鸡环境用绿威霸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每天1次,连用7天。
2.治疗在饮水中加新华特效喘痢刹(环丙沙星),按说明使用,饲料内混呼喘速康(阿奇霉素)。并配合一些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收敛止泻的中草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方剂:栀子100克、黄芩100克、桔梗100克、金银花100克、连翘100克、板蓝根100克、辛夷100克、知母80克、黄柏80克、细辛80克、白头翁100克、甘草80克、共研细末混匀,按2%添加到饲料内,连用5天。
同时要增加多种维生素含量,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治疗措施,3天后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基本恢复正常,5天后鸡群恢复健康。
六、小结
1.本病的临诊症状易与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病混淆,所以无论养殖户或兽医工作人员,不可单凭临诊表现主观臆断,随便使用疫苗,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确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准确投药,才能使疫病很快得到控制。
2.本病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进行投药,但从治疗实验中发现,支原体与大肠杆耐菌株产生很快,鸡群两次发生同样的疾病,用同样的方法投药,效果却相差很大,所以防治本病的根本方法是净化鸡场。
(作者:邢兰君 河北省邢台市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