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鹅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05  来源:吉林畜牧兽医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3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鹅业逐渐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鹅病防治是养鹅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近日一存栏数千余只父母代鹅场发生20日龄的小鹅的急性死亡,全场发病率为58%,死亡率为6%,起初养殖户误诊断为小鹅瘟,紧急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治疗无效,耐过的幼鹅生长缓慢,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

  雏鹅开始活动减少,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步态蹒跚,羽毛松乱,眼无神,随后闭目呆立,有的卧地不起,头颈弯曲至背部羽下,腹泻,喜饮水,粪便由稀糊状逐渐转至白色稀便和水样并带有血液粪便,泄殖腔周围粘有稀便,共济失调,食道膨大部充满液体,发病后期患鹅逐渐消瘦,发生神经症状,痉挛性收缩,最后因严重衰竭而死亡。

  2 剖检变化

  肠粘膜增厚、出血、糜烂,呈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在回肠段和直肠中段的肠粘膜有糠麸样的假膜覆盖,肠粘膜上有出血点和结节,肠内容物为红色血样粘稠物但不形成栓子,以小肠中段和下段最为严重。

  3 实验室检查

  以无菌操作采取病鹅心血分离培养,作细菌学检查,结果全部为阴性;取病鹅粪便和病变明显的小肠粘膜刮取物涂片,经染色后镜检,均检出大量球虫卵囊及裂殖子。根据检查结果,诊断为鹅球虫病 中国兽药114网。

  4 与小鹅瘟鉴别

  鹅球虫病的症状容易与小鹅瘟混淆,本病就是因养殖户误诊为小鹅瘟而造成部分死亡的。小鹅瘟一般是侵害未经免疫的25日龄以内的雏鹅,而球虫病一般是侵害3~12周龄的雏鹅和中鹅,主要集中在5~9月发病。

  5 防治措施

  防治鹅球虫病的有效方法是搞好鹅的粪便的处理和鹅舍的环境卫生。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宜选用2种以上药物交替使用。对发生过球虫病的鹅场定期药物预防,常用氯苯胍按100 mg/kg拌料,连用7 d,预防量减半,球虫一扫光粉(液)、球痢灵、氨丙林、可爱丹、复方敌菌净等药物经使用后均有良好的效果。

  清除粪便和更换垫草,远离鹅舍及运动场;饲养场地全面消毒,改为舍饲,不再运动及放牧;精料内投给复方敌菌净,首次量加倍,按800 mg/kg添加于饲料中,以后按400 mg/kg添加,连用7 d。同时用“球虫一扫光液”100mL兑水500kg及适量的电解多维,投药后3 d内好转,5 d后完全康复。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