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禽出败的治疗与预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30  来源: 《养禽与禽病防治》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028
    深圳市坪山某鸡场是一个多日龄共存的肉鸡场,饲养石岐杂肉鸡,平时存栏3批,每批3000只左右。2005年春天起,在约70日龄鸡群中出现急性死亡,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稍好,但停药后又出现死亡增多,并扩散到30~40日龄的鸡群,以致不断用药,不仅加重了成本,同时死亡数仍在不断增多,而且肉鸡增重慢,因此请求协助诊疗。经诊断为禽出败,在采用综合措施后,疫病逐步得到控制并彻底清除,现将详细情况总结如下。
    1 病的发生及诊断
    该鸡场2005年4月份存栏肉鸡3批,分别为 15、45、75日龄,每批近3000只,其中45日龄、75日龄两批鸡平时每日死亡2~3只,多时5~10只,曾用青霉素与链霉素肌肉注射,另在饮水中加入0.02%恩诺沙星。初期用药后死亡随即转为正常,但几天后又有反复,持续使用药物后死亡量虽然在减少,但仍在不可接受的水平之上。
    病鸡大部分死亡较急,多数在早晨发现鸡栏内有死鸡,有时也可见个别鸡只冠呈紫色,口流黏液,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黄绿色带黏液的稀粪,用手抓其两翼感觉鸡体发热,如无及时治疗,1~2天后即死亡。
    剖检病死鸡见皮下脂肪出血,腿肌、胸肌斑点状出血;腹腔内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冠沟脂肪有出血点,心外膜有出血斑点;腺胃乳头和肌胃角膜下有出血斑;肠黏膜充血出血;肝脏表面有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坏死点稀疏几点,或密密麻麻几乎布满整个肝脏表面。
    将病死鸡送往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作实验室检验,其心血、肝组织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零散分布的两极卵圆形小杆菌。心血、肝、脾病料接种血液琼脂及肉汤培养基有细菌生长,经镜检可见两极着色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进一步将分离的细菌经BIOLOG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证实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经过上述诊断,可确定引起该场鸡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禽出败。
    2 治疗及预防措施
    2.1 全场鸡只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每天1次,连用3天。15天龄小鸡,每只2万单位;45天龄中鸡,每只 4万单位;75天龄育肥鸡,每只8万单位。
    2.2 饮水中添加0.05%盐酸强力霉素,连用5天。
    2.3 饲料中添加0.05%磺胺喹噁啉,连用5天。
    2.4 小鸡、中鸡注射禽出败灭活疫苗,一周后重复接种一次。
    2.5 饮水和饲料中药物停药3天后再重复使用,总共使用3个疗程。
    2.6 全场大清扫,每天清除粪便,冲洗地面,并用消毒药物喷雾,连续坚持一个月。在鸡群正常后,停止使用药物,但坚持清洁卫生制度和每批鸡都接种疫苗,至今一年多未再见该病出现。
    3 几点体会
    3.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禽出败本已较少见,但近一两年来,似乎又有加剧的趋势。据反映,其他地区也有禽出败病例增多的倾向,值得注意。
    3.2 禽出败是一种容易治疗,但又是容易复发的禽病。如果第一次暴发时处理不彻底,任由其在鸡场内残留和蔓延,则时而死亡增多,用药后又减少,反反复复将永无宁日。工作人员将忙于打针用药,饲养成本相应增加,成活率、上市率、肉料比均逐渐下降,经济效益大受影响,如种鸡群或蛋鸡群发生此病则损失更为惨重。
    3.3 对禽出败的预防,必须按照药物治疗、疫苗预防、清洁消毒三管齐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应消除麻痹思想,不能错误地认为患病鸡群经过一次药物注射后,死亡减少了,就以为万事大吉而不做进一步处理,由此会延误时机而使疫情扩散。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