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或季节,玉米、花生、大米等被产毒黄曲霉污染,鸭、鹅吃了这种饲料即可发生中毒。
黄曲霉毒素有十几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家禽少量食入即可引起慢性肝损害;若食入量过大,可引起肝炎;若长期食入,则可引起肝癌。雏鸭的敏感性高。
2. 症状
雏鸭、雏鹅中毒是多表现为急性发病,有时见不到明显症状即迅速死亡。病程稍长的病雏,食欲废绝,鸣叫,掉毛,步态不稳,运动失调或跛行,脚、腿部皮下呈紫红色,并出现黄疸。病雏死亡时头颈呈角弓反张,死亡率高。成年鸭,鹅的急性中毒症状与雏禽相似,且饮水增加,腹泻,排绿色稀粪;慢性中毒的症状不明显,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衰弱。病程长者,可发展为肝癌,最后衰竭死亡。
剖检时,急性病例的肝脏肿大,变软,无弹性,颜色变淡呈黄白色,有出血点。肾脏苍白,稍肿大。慢性病例的肝脏变黄,逐渐硬化,体积缩小,常分布白色点状或结节状病灶。病程长者,常形成肝脏小肿瘤结节,心包腔或腹腔积水,小腿和蹼的皮下有出血点。
3.防治
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不喂发霉的饲料,尤其是发霉的玉米,花生饼和稻谷。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环境,粪便用漂白粉处理。仓库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发现鸭、鹅有中毒症状时,应即检查饲料是否发霉,若饲料发霉,立即停喂,改用易消化的青绿饲料。给病雏饮用5%葡萄糖水,饲料中补加维生素AD3粉,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 C,或添加禽用多维素。为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可投喂土霉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