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鸡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消化道疾病。病初无明显症状,当观察到症状,如死亡、拉血便时一般已到了晚期,所以本病以预防为主。
1.盲肠球虫病。剖检时可见两侧盲肠显著肿大,比正常大2~3倍,暗红色,浆膜面有小出血点或小白点。盲肠内充满混有血液的内容物。
2.小肠球虫病。不拉血便,下痢。剖检时可见肠腔扩张,小肠浆膜充血,并布满针尖大出血点。卵黄蒂前后肠壁变厚,粘膜显著充血、出血及坏死。浆膜面和粘膜面可见黄白色斑点。
治疗和预防:可用氯苯胍、氨丙啉、球痢灵、地克珠利、马杜拉霉素及三字球虫粉等抗球虫药。因球虫极易产生耐药性,用药时最好采取反复用药、变更用药以及联合用药的方式。产蛋鸡仅能用氨丙啉、球痢灵等对产蛋量无影响的药物。
白冠病
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
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
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发病鸡精神萎靡,闭目呆立,羽毛散乱,步态不稳,食欲降低或废绝;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常有血便发生;鸡体贫血、消瘦,冠及肉髯苍白;大多病鸡死前表现抽搐和痉挛,个别鸡死亡前后口鼻出血;产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薄壳蛋、软壳蛋增多,后期个别鸡出现瘫痪。
该病确诊后,应立即进行治疗。每公斤饲料加氯喹200毫克,连喂3天;隔2天,再喂3天。也可用复方泰灭净,前3天用0.8%,后7天用0.2%拌料喂服,疗效很好。同时应防止禽类与媒介昆虫的接触。在鸡舍内外应用溴氰菊酯或戊酸氰醚酯等杀虫剂消灭蠓、蚋等有害昆虫,并在鸡舍的门窗上钉上纱网,减少昆虫的袭击。
大肠杆菌病
高温季节,由于环境、饲料、饮水、卫生状况恶化等,肉鸡较易暴发此病,可导致鸡胚和幼雏早期死亡、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肝周炎、心包炎、蛋性腹膜炎、输卵管
炎、大肠杆菌肉芽肿、滑膜炎等。
防制本病的发生和蔓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环境控制和消毒、加强空气流通、净化鸡群内环境、防止饲料及水源污染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气候突变等造成的一些应激因素。大肠杆菌主要经呼吸道感染,而且耐药菌株普遍存在,所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吸收好、无耐药性的抗菌素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鸡场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新霉素、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对本病通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重视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烈性传染病的预防,当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率较高、用药效果不理想时,要注意是否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尤其是新城疫。
新城疫
该病是目前鸡群发病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虽然在六月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流行期,但是进入夏季,各种应激因素增多,搞好本病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
本病各种日龄鸡群均可,主要多发于20~40日龄和180~350日龄的鸡群。20~40日龄的鸡群染病后采食量下降,呼噜、咳嗽、甩鼻,拉黄绿色稀粪,精神不振,瘫痪,早期出现头点地(不受控制、不停的点地)等症状,后期出现许多扭颈、歪脖的鸡;注射过油苗的鸡发病率低,死淘率低。180~350日龄的产蛋鸡,发病后大群鸡精神正常,少量鸡精神沉郁,有以呼噜为主的呼吸道症状,采食量下降20%左右,拉黄绿色稀粪;产蛋下降20%~40%,蛋壳发白,褪色,软皮蛋、破损蛋增多,无明显死亡。产蛋恢复极其缓慢,需30~50天才可恢复,但比原来低10%~15%。
最近几年在商品肉鸡5~15日龄的鸡群发病率较高,发病比较突然,有时冻干苗免疫后突然发病。鸡群采食、饮水无明显变化,粪便基本正常,大群精神尚可。病鸡往往表现死亡突然,张口伸颈,气喘,但无鸣音,发现气喘到死亡的时间很短,一般为2个小时左右,死亡鸡往往嗉囊有食或有水。剖检见淤血、腺胃稍肿、肌胃内膜极易剥离、肺部淤血发黑、血凝不良等症状。针对当前的发病情况,应调整免疫程序,冻干疫苗尽量点眼或滴鼻,同时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做油乳剂灭活苗进行注射,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鸡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