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蛋鸡产蛋率低的“症结”所在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358
核心提示:1 、前言随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鸡技术得到不断提升,良好的后备鸡经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有效提升产蛋率达90%以上。而实际养殖过程中,同样有不少开产日龄严重滞后,产蛋高峰期持续上不来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因素相关,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2 、蛋鸡产蛋率低的原因分析2.1 品种遗传性差选购鸡种品质差,遗传性能不好。而且,有的蛋鸡受精后,种蛋孵化有退化趋向,将影响产蛋率。这种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均难以有效提升产蛋率。2.2 饲料品质不佳控制饲喂成本,降低用料含量,使

1 、前言

随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鸡技术得到不断提升,良好的后备鸡经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有效提升产蛋率达90%以上。而实际养殖过程中,同样有不少开产日龄严重滞后,产蛋高峰期持续上不来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因素相关,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蛋鸡产蛋率低的原因分析

2.1 品种遗传性差

选购鸡种品质差,遗传性能不好。而且,有的蛋鸡受精后,种蛋孵化有退化趋向,将影响产蛋率。这种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均难以有效提升产蛋率。

2.2 饲料品质不佳

控制饲喂成本,降低用料含量,使用不佳的预混料。或者,饲料中加大量脱毒不好的菜籽饼、花生饼等等,均可导致产蛋降低。饲喂饲料中,有的存贮时间过长,饲料霉变、变质、虫蛀、受污染等等,都将影响产蛋率。

2.3 开产气候不好

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如正值炎热夏季,或遇到寒流来袭,此时蛋鸡产蛋量均将受到影响。如加上管理不善,蛋鸡产蛋将很难达到高峰期。

2.4 不良应激影响

管理不规范,技术操作不当,饲喂多一顿少一顿,饮水更不上。形成的作业模式骤改,喂料、捡蛋、清粪等作业,不能形成制度化操作。饲喂用的设备损坏,管道堵塞,检修不及时。此外,受异声影响,陌生人走动、外来禽畜侵扰、气候气温骤变等等,都将对产蛋鸡群产生各类不良应激,很大程度上影响产蛋率。

2.5 后备鸡培育不佳

通常情况下,鸡群待3~4周龄时,此时雏鸡绒毛开始脱换,同样需高温环境满足其生产需要。通常情况下,多采用局部加热的方式,提升鸡舍内温度。但是,由此往往造成生长温度不均,影响产蛋效率。而且,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含量超标等等,都将严重损伤鸡只呼吸道粘膜,造成不良应激。鸡中12周龄前,饲养管理不善、营养补给不足,导致后备鸡长势迟缓受阻,鸡群体重参差不齐,均匀不不好。待到开产,仍然达不到饲喂标准。及时临近产蛋高峰期,产蛋量同样跟不上。此外,母鸡过肥、过胖等等,很大程度上均影响到母鸡的正常产蛋量。

2.6 受各种病害影响

受某类病害的影响,同样可造成减产的问题。研究证实:育成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其输卵管易受不良影响而影响产蛋;鸡只感染支原体疾病,输卵管可由此肿大变粗,影响产蛋;产蛋鸡处于亚临床疾病状态,感染某些隐性疾病,同样可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3、 蛋鸡产蛋率低改进建议

3.1 遴选优质鸡苗

选购种蛋鸡,要求质量好、信誉高的鸡场。而且,应询问鸡苗的长势情况。所有引进的雏鸡,应接受畜牧部门的检疫检验,严格选购雏鸡。搞好育雏期饲养管理,确保雏鸡群98%以上的成活率。 3.2 养好青年鸡

育成期蛋鸡养成好坏,直接关系到产蛋效率的高低。

⑴保证上笼鸡整齐度,严格控制上笼时的体重标准。根据体重标准要求,分别在6周龄、12周龄、18周龄,分别按1000只抽取100只的比例,称重蛋鸡体重,确保体重标准在正常标准±10%的范围内浮动,均匀度控制在80%以上。所有体重不均,有病残的鸡只,禁止其上笼,及时淘汰,确保其整齐度、均匀度,提升其抗病能力。

⑵注意免疫接种,例行常规的接种程序。根据地方流行病病发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程序。接种用疫苗,力求质量较好,按照常规剂量,采用科学化的接种程序,强化接种管理。同时,注意抗体检测,确保上笼母鸡,各项抗病标准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期间,抗体效价过高或过低,均应及时分析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相应补免等措施,注意抗体免疫的 整齐度。

⑶转群应及时,通常情况下,鸡15~16周龄,即应完成相应的转群工作。准备转圈前,相应的消毒工作落实具体,注意检查各消毒器械的整齐性、完备性,是否能达到基本的使用要求。转群时机,把握得当。最好安排在晴天进行,同时,经严格挑选。尽量安排发育期相同的鸡只,在同一笼子内,这样更便于饲养管理。通常情况下,待蛋鸡产蛋率达5% 时,可考虑更换产蛋高峰期饲料,迎接产蛋高峰期的来临。

3.3 搞好产前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加鸡的产蛋率,提高养鸡经济效益。

3.3.1 配制全价营养饲料

一个产蛋母鸡每天摄入的营养用于鸡体重的继续增长、产蛋的支出、基础代谢和繁殖活动的需要。设计饲料配方时,要按鸡对能量、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等日需要计算确切的营养标准,调整营养浓度应依据产蛋阶段的变化、采食量的变化进行,要重点把握能量与蛋白2大要素的含量变化。

饲料中能量要达到669.8~680 MJ.粗蛋白要达到17.5%。并在原料的选用上尽量保持稳定。以避免因地区、收获季节不同使原料的营养组成有一定的差异造成换料的应激。同时要保证钙及多维的供给。

3.3.2 合理控制饲养环境

产蛋期间,蛋鸡每日光照要保持在16.5 h以上.强度要达到10~15lx,绝对不能减少光照时间。饮水要充足供给.并保证清洁。温度、湿度要适宜。一般温度为20℃~25℃最为合适,当低于10℃或高于32℃时.鸡群产蛋率明显下降。鸡舍相对湿度65%左右为宜.冬夏相差不超过12%。鸡舍还要保持空气新鲜.在不同季节里,要根据气温和气候状况.在基本保证鸡舍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进行通风换气。冬季要保暖通风,夏季防暑降温,加大通风量。确保蛋鸡群的健康.保持产蛋期的稳定环境。

3.3.3 适量添加活菌或生物酶制剂

每隔20~30 d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活菌或生物酶制剂,可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利于产蛋高峰的维持。

3.4 其他管理事项

3.4.1 防应激影响

气候的变化,温度的骤变,鸡舍保温不理想,对产蛋鸡应激增大,将导致产蛋量的下降。由此,预控气候应激,换季、气候异常等情况,应注意保温鸡舍。改善通风,处理好与保温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舍内温度建议控制在18℃~24℃,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防应激效果要好很多。此外,饲料中加适量维生素C,同样可防应激。而且,注意防噪声应激,减少鸡、犬等窜入鸡舍,预控各类不良应激。

3.4.2 合理光照措施

鸡舍受不良光照应激,比如:突然停电、光照时间及强度失控等,均不利于蛋鸡产蛋。

由此,产蛋期间,应合理光照制度。每天控制14~16h的光照,减少不规律光照的时间。通常情况下,产蛋鸡80日龄后,性器官趋向成熟。此时为控光关键期,尤其100日龄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会因此拖后性成熟,影响产蛋。

适量补光,早晚“双加光”。阴雨天气,采光不理想时,白天更应增加开灯时间。补光照期,注意清理灯泡灰尘。避免光照时间保证了,而光照强度达不到。

3.4.3 注意日常观察

要注意经常观察鸡群的采食、粪便、羽毛、鸡冠、呼吸等状况,发现问题,应做到及时治疗。我们可以在开产鸡群中挑出冠子不红或不“开胯”(耻骨间距小)的鸡;在产蛋中期挑出鸡喙、腿鲜黄的胖鸡,放在空笼中观察3d,淘汰确实不产蛋的“假产蛋鸡”。

如果通过改善营养和加强管理后,仍无法提高当前的产蛋率时,我们可以再已有16h光照的鸡群中,用两周的时间过渡,在早晨逐渐增加光照1h,使光照总时数达到每天17h,这样,把每天的光照时间逐渐提前,可以适当提高鸡的产蛋量,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前期光照法”。

3.4.4 预控传染性疾病

部分鸡群中,饲料、环境等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蛋鸡产蛋量突然降低,或有异形蛋出现。除考虑管理因素外,应注意留意鸡变化,观察是否有病害侵入,及时对症治疗。

特别应注意,产蛋鸡有无产蛋综合征、脂肪肝综合征、卵黄性腹膜炎、有无开产脱肛、初产蛋鸡猝死等5种病害。出现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对症。同时,改善管理,采取必要措施,取得好的饲养效果。

此外,接种疫苗为防控各类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是,注射接种疫苗,同样有影响产蛋率的可能。科学接种疫苗,所有疫苗接种,安排在育雏及育成期,在开产前都要完成。遵守科学化的免疫程序,接种所需疫苗,产蛋期禁止投喂大量预防性药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