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下旬至2007年1月,山东省费县的肉鸡、麻鸡等普遍发生了以花斑肾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发病日龄从5日龄到35日龄不等,在此期间笔者共诊治发生花斑肾病鸡87棚,共计32万羽。
由于这次发生和流行的是以花斑肾为主要病变的疾病,而基层又没有条件进行确诊,因此没有确切的病名。甚至有人提出该病死亡率高的就是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死亡率低的就不是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所以本文题目以“花斑肾”拟题,将该病的发生、防制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病日龄
发病日龄从5日龄到35日龄不等,绝大多数发生在20日龄左右,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程越长。如:某养殖户有四棚肉鸡共1.5万羽,5~7日龄发病,死亡近6000多羽,死亡率约为40%;35日龄以上的鸡只发生该病时,死亡率相对较低,如山东省费县周庄子周某养肉鸡4800羽,35日龄发生花斑肾并有死鸡,连续死亡3天,共死亡34 羽,经治疗到47天出栏,生长良好;20日龄左右发生花斑肾病的,经治疗死亡率在5%~12%,如山东省费县薛家庄刘某、周某、刘某三棚肉鸡,共计7400羽,21日龄起先后发生花斑肾病症,经治疗6天后控制住死亡,共计死亡368只,死亡率为4.97%,以后采食量逐渐增加。再如,山东省费县东宋庄王某养肉鸡3600羽,24日龄发生该病,经治疗7天后控制住死亡,采食量逐渐增加。共计死亡392只,死亡率为10.8%
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鸡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甩鼻、呼噜、喘鸣,经治疗1~3天后症状见轻,隔1~2天呼吸道症状突然加重,随后出现病死鸡。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拉白色奶油样便,病死鸡两翅紧贴躯体,两腿屈曲紧贴于腹壁。机体高度脱水,干爪干皮。病程3~21天不等,大部分病程在13天左右。病理剖检可见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气管和肺脏充血或出血。肾高度肿胀,肾小管扩张,小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俗称花斑肾。输尿管扩张并充满奶油样尿酸盐或干酪样物质。
三、预防
到目前为止,针对该病的防制没有统一的免疫程序和稳定可靠的疫苗,在山东省费县使用的疫苗有新城疫-肾传支油苗、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HK株)、新城疫H120 28/86、新城疫 H120 28/86+K+M,但从临床效果来看都不确切,使用这几种疫苗后都有发病的病例,甚至有个别鸡用苗后2~3天就发病。
四、发病后的治疗及后遗症
针对该病症的治疗,应该是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进行药物治疗。
首先在保证通风的条件下,提高鸡舍温度2~3℃,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可在饲料中加入30%的碎玉米颗粒。
喘得较轻又没继发大肠杆菌病的,可采用禽肾传支康冲剂(石家庄光华药业生产)+左旋氧氟沙星,按说明量每天两次服用,其余时间用活力健(上海派斯德生产)按说明用量对水自由饮服;
喘得较重而没继发大肠杆菌病的,可采用禽肾传支康冲剂按说明量每天两次服用,威特三高(镇江威特生产)按说明量每天一次服用,其余时间活力健对水自由饮服;
喘得较重而又继发大肠杆菌病的,可采用禽肾传支康冲剂+大肠杆菌病敏感药物,同时威特三高按说明量每天一次服用,其余时间活力健对水自由饮服。
后遗症:鸡群发生该病后可造成大肠杆菌感染、腹水症、紫冠症、生长缓慢等。
五、防制体会
1.本病的发生具有条件性和流行性,虽然大面积发生,但相邻的鸡棚并不一定发生,而且相邻鸡棚的发病也有轻有重。管理不善是发生花斑肾的主要原因,如鸡棚被风吹开,夜晚棚内温度降低等。如:山东省费县万仓村葛某一个院子里有三个鸡棚,共计7000多只鸡,棚与棚之间相距2.5米,由三个人分别管理和喂养,其中一棚发生花斑肾病,死亡近200只鸡,而其他两棚没有发生花斑肾病。山东省费县高阳村付某的鸡棚被风揭了盖而发生花斑肾病。
花斑肾病在山东省费县几乎所有养肉鸡、麻鸡的地方都有发生,山区鸡也发生了本病,山脚处发病重,山上发病轻。如:山东省费县青云村、黄土村、姬家庄、峨山四村庄在山脚处大部分鸡发生花斑肾病,周庄子山半腰以上则很少发生花斑肾病。
2.本病发生后如果鸡群饮水量不减,治疗起来比较容易,如果鸡群减料又减水;治疗起来则较困难,且死亡率高。另外,该病的预防非常困难,最好的办法是加强管理,特别是对鸡舍内小环境的温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