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瘟症状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10
核心提示: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高死亡率,及广泛性出血、梗塞、坏死等。◆ ◆ ◆临床症状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倒卧死亡。病程不超过5天。急性型为本病主要病型,病猪高热稽留,精神沉郁,怕冷,食欲下降,敏感性增高,结膜炎,眼角有大量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公猪包皮积尿,挤压时流出浑浊、发臭液体。皮肤和黏膜出血,腹下、下颌、嘴、耳、腿内侧发绀。病程稍长常继发细菌感染。慢性型主要表现进行性消瘦,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高死亡率,及广泛性出血、梗塞、坏死等。

◆ ◆ ◆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倒卧死亡。病程不超过5天。急性型为本病主要病型,病猪高热稽留,精神沉郁,怕冷,食欲下降,敏感性增高,结膜炎,眼角有大量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公猪包皮积尿,挤压时流出浑浊、发臭液体。皮肤和黏膜出血,腹下、下颌、嘴、耳、腿内侧发绀。病程稍长常继发细菌感染。

慢性型主要表现进行性消瘦,贫血,虚弱,时有轻热,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病程长。温和型猪瘟也属慢性型。低热,症状、病变不典型,发病率和病死率低,有的末梢皮肤坏死(如耳尖、尾尖、四肢末端处皮肤),发育停滞。病程长,一般在半个月以上。

◆ ◆ ◆

防治措施

本病传染性甚强,病死率高,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平时应采取预防措施,杜绝本病传入;发生之后应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尽快扑灭疫情。

01 平时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实行自繁自养。从无病地区引进猪只,经隔离检疫2~3周后方可并群,并及时补种疫苗。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残羹喂猪时应充分煮沸消毒。

02 紧急防疫

发现可疑病猪应严格隔离或扑杀;病猪的场舍、用具、垫草、粪水、吃剩的饲料都应充分消毒;扑杀的病猪以深埋为原则,如必须利用,所有产品、废物、废水、污染的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消毒,防止散毒;疫区应停止生猪买卖,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03 预防接种

预防猪瘟的常用疫苗为猪瘟兔化弱毒苗。平时预防接种种猪一年一次,定期进行;仔猪20日龄和65日龄接种2次,免疫效果较好;母源抗体能维持30天,接种过早会影响免疫效果,一般以断奶后接种为宜。紧急接种时剂量加大2~5倍,能迅速扑灭疫情。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