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苗及接种方式
疫苗质量 常规使用的疫苗有活菌苗、灭活苗,还有基因缺失苗、基因工程疫苗。它们是由免疫原性良好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如果制备疫苗的菌(毒)株抗原性差、毒力不稳、生产过程中操作失误或强毒污染等,都会导致疫苗效价低、保护率低、免疫期短或易引起其它感染。
运输或保存条件 运输时阳光直射,保存时高温、反复冻融都可使疫苗效价降低或使其抗原发生变化,一般国产冻干疫苗应在-15℃保存,灭活苗和进口疫苗在2~8℃保存。
菌(毒)株差异 流行菌(毒)株与疫苗免疫的菌(毒)株不符,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因为不同基因型的流行菌(毒)株在抗原上存在差异,所用疫苗与当前毒株不符时,免疫后起不到保护作用,而导致免疫失败。
保存期长 使用疫苗时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过期或即将过期的疫苗效价即使保存条件适宜,也会下降。
疫苗的免疫时间、接种次数和免疫间隔不当 当鸡群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提高,出现一个峰值后下降,当降至一定程度时需要再进行接种,再次激活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第二次免疫应在第一次接种免疫期结束两周后进行。有条件的鸡场应根据抗体监测结果来确定各种疫苗的再次免疫时机,另外,新生雏鸡体内母源抗体较高,4日龄内雏鸡一般不用免疫,即使母源抗体水平低,对外来病原刺激也不敏感,应在7日龄后进行。
免疫剂量不准确 免疫剂量过大会造成免疫麻痹,免疫剂量不足则达不到刺激抗体产生的目的,都会造成免疫失败。只有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抗体水平才会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加而递增。
稀释用水等原因造成群体抗体水平不均衡 饮水免疫时稀释用水应用冷开水或0.9%生理盐水。水温过高会严重影响免疫效果,如果水质过硬或含有漂白粉、汞、铜、镉等离子或酚类、碱类消毒剂会使抗原遭到破坏,抗体产生受阻,从而影响疫苗效价,导致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不佳。
另外,饮水免疫应根据气温合理计算饮水量,一般以当日饮水量的1/4稀释疫苗且提前控制饮水,尽快让鸡群均匀饮完。
接种方式 雏鸡免疫(3周龄内),一般都采用滴鼻点眼、饮水、注射或气雾免疫法。不同的疫苗在不同的免疫时期内应选择不同的免疫方式,如果免疫方法选择不当,也会造成免疫失败。例如鸡传染性喉气管活疫苗因其应激强烈最好采用擦肛法,且未发生过本病的鸡场及其周围鸡舍尽量不免疫,一旦感染以后每批次鸡都必须进行免疫接种。有支原体感染的鸡场如果采取气雾免疫会使情况发生恶化而造成死亡。
二、动物本身的因素
遗传因素 鸡只品种不同所产生的免疫应答也所有差异,同品种的不同个体有时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样。多种资料说明动物机体对接种的抗原所产生的免疫应答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鸡只日龄 新生雏鸡免疫机制不完善,对许多疫苗抗原的刺激不产生抗体或产生抗体的能力较弱,免疫效果差。鸡只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多种抗原刺激的反应也不相同。
免疫抑制因素 鸡群在接种疫苗前后如果感染了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球虫病、蛔虫病等免疫抑制病,会使免疫器官受损,血清中各种球蛋白形成受阻,而干扰免疫效果。
强毒或野毒感染 机体在免疫后至抗体高峰值出现之前为免疫空白期,这时如果感染强毒或野毒必将导致免疫失败。另外,防鸟措施不当,麻雀等野鸟引来野强毒感染在免疫空白期也可导致免疫失败。
机体体质因素 接种疫苗期间机体体质过弱也可导致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
三、其它
维生素缺乏与蛋白质供应不足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B1、B2、E时鸡群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同时鸡群免疫接种后体内淋巴细胞参与反应并合成免疫球蛋白,蛋白质需求超过正常需求量,如供应不足可间接影响抗体形成,降低免疫效果。
各种应激因素 当鸡舍周围环境长期处于持续噪音、骚乱、空气污浊、通风不良、光照过强、高温或低温等状态下,会导致机体生理机能严重紊乱,使机体体质下降,抵抗力将低,免疫能力也随之下降。
某些药物干扰 土霉素、肾上腺皮脂激素等都能抑制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抗病毒药物会抑制某些抗原的病毒活性而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免疫没有程序化或免疫程序不合理 根据鸡苗来源地疫情与当地疫情,结合各种疫苗的性能、特点、毒力,做好免疫时间的合理安排。养殖密度比较大的地区环境卫生状态本身就存在问题,而某些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对免疫程序不认真执行,造成防疫空白期的出现,一旦遇到强毒或野毒感染,就会导致发病,造成大流行。
(作者:刘秀华 河北省泊头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