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新特点
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发病日龄拓宽(早的7~8日龄,晚的开产期)、症状不典型(症状转移)、免疫空白期发病、易继发或并发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一批鸡得病以后每批都会得等新的流行特点,因此广大兽医工作者要针对上述特点制定一个有效的防制措施。
胸肌腿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排白便是典型法氏囊病的症状,但当前流行的法氏囊病,有时仅见肾肿、法氏囊萎缩或囊内有粘液,肝脏呈土黄色等。鸡只常因感染非典型法氏囊病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大肠杆菌或新城疫继发感染,由于法氏囊病变不易发现,极易出现误诊。
二、防制对策
(一)慎防10日龄之前法氏囊病毒“侵袭”鸡群 10日龄之前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目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母源抗体过低或参差不齐,再加上舍内有野毒存在(进雏前消毒不严)所致,由于低母源抗体的鸡只抵挡不住野毒进攻而发病。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养殖户盲目的将法氏囊疫苗提前至10日龄之前(甚至5日龄)接种,而且仍使用中等毒力疫苗,这样做可严重伤害免疫器官(尤其法氏囊)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影响其它疫苗的接种。即使用弱毒苗也不可取,因为鸡群通常是母源抗体高低不平,这样会中和高母源抗体的鸡。
对于发病鸡群,需要用既对疫苗接种没有影响,又可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药物。预防可于5~7日龄使用免疫增强类药物如胸腺肽、黄芪多糖等(可与首免的新城疫疫苗同用,一举两得)。
(二)慎防刚接种疫苗后法氏囊病毒“侵袭”鸡群 接种疫苗后发病,属于“免疫空白期发病”或“潜伏期发病”的范畴,前者是因为舍内有野毒,当接种疫苗后不会立刻产生抗体,同时还会对机体固有抗体进行中和,形成“免疫空白期发病”,此时机体保护力较低,野毒趁虚而入;“潜伏期发病”是因为防疫前因抗体保护力低而潜伏感染,当接种疫苗时疾病爆发。解决这一问题需做好如下两点:
1.接种疫苗的同时,使用既对疫苗有增效作用又可以提高免疫力及抗病毒的药物,推荐药物为胸腺肽、黄芪多糖等(可于疫苗接种当天或防疫的次日使用,但不要在接种前三天内使用)。
2.进雏前进行彻底熏蒸消毒,因法氏囊病毒很顽固,常规消毒不能将其彻底杀灭,这也是“一批鸡得病批批得”的原因,所以必须进行规范熏蒸消毒才能将其彻底杀灭。
(三)不要单独注射卵黄抗体 卵黄抗体是用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紧急治疗的生物制品,有起效迅速,治疗彻底的优点(缺点为增加肝负担、注射易交叉感染等),但目前临床上出现单独使用卵黄抗体效果不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病毒变异;二是继发或并发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因此使用卵黄抗体时需要配合其它抗病毒药和抗菌药。
推荐配方:卵黄抗体+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大青叶注射液等+丁胺卡那,肌注。同时饮水中加健肾药。
注意在进行注射时要先打健康鸡后打病鸡,打一只鸡用75%的酒精棉擦一下针头,以防交叉感染,最好在相对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或在夜间打开少量灯进行注射,这样造成的应激较小。
(四)免疫新思路 针对目前使用的法氏囊疫苗保护率不高(10%~70%)及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须对当前使用的传统程序作调整,以下是笔者推荐的一套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程序,本程序已在山东、华北、东北等地区进行了临床试验,效果很好。当然在进行疫苗接种的同时要配合上文的预防措施措施进行,并尽量选择多价苗,首免时滴口最佳(使疫苗接种量平均,抗体整齐度高)。
推荐免疫程序:12-13日龄:中等偏弱毒力的疫苗,滴口;18-19日龄:中等毒力(偏弱偏强均可),饮水。
(作者:胡大坤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南京仕必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