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解析前殖吸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6  浏览次数:224
核心提示: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Prosthogonimidae)前殖属(Prosthogonimus)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直肠、泄殖腔、腔

    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Prosthogonimidae)前殖属(Prosthogonimus)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直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内引起的,常导致母禽产蛋异常,甚至死亡。
    虫体呈棕红色,扁平梨形或卵圆形,体长3~6mm,宽1~2mm。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在肠管分叉之后。两个椭圆或卵圆形睾丸,左右并列于虫体中部两侧。卵巢分叶,子宫有下行支和上行支。生殖孔开口于虫体前端口吸盘左侧。虫卵呈棕褐色,椭圆形,一端有卵盖,另一端有一小突起,内含一个胚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虫卵大小为22~29μm×12~15μm。
     成虫在寄生部位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吞食,在其肠内孵出毛蚴,钻入螺肝发育为胞蚴,再由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蜻蜓的幼虫和稚虫体内发育为囊蚴,禽类啄食带有囊蚴的蜻蜓幼虫或成虫即被感染,经1~2周发育为成虫。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