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如何防治肉种鸡肌胃糜烂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30  浏览次数:94
核心提示:鸡肌胃糜烂症是发生于仔鸡,特别是肉用仔鸡的一种与肠溃疡病相类似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否,与鸡饲料中的鱼粉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鸡肌胃糜烂症是发生于仔鸡,特别是肉用仔鸡的一种与肠溃疡病相类似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否,与鸡饲料中的鱼粉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病的发生常给养鸡生产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
本病病因是一种称之为肌胃糜烂素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变质鱼粉中,多数学者认为,日粮中鱼粉的比例超过15%就可能发生肌胃糜烂。维生素B12缺乏也可导致肌胃糜烂。
临床特征:
病禽厌食,羽毛松乱,闭目缩颈喜蹲伏。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停滞,用手挤压嗉囊或倒提病鸡,从口中流出黑褐色黏液,故又称 “ 黑色呕吐病”。病禽的喙和腿部黄色素消失,排稀便或黑褐色软便。发病率为10%~20%,多突然死亡,死亡率为2.3%~3.3%。多数病例伴发营养缺乏病、代谢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本病的发病特点是鸡群饲喂一批新饲料后5~10天发病,而在更换饲料2~5天后,发病率停止上升。
大体病变:
食道和嗉囊扩张,充满黑色液体,腺胃体积增大,胃壁松弛,黏膜溃疡、溶解。腺胃扩张、肌胃萎缩,壁变薄。肌胃壁变薄,腺胃黏膜有多量灰白色分泌物,两胃交界处有溃疡病变。两胃交界处出血或溃疡。角质层增生呈树皮样。发病后期,在肌胃的皱襞深部有小出血点或出血斑。肌胃的皱襞有出血斑,以后出血斑点增多,逐渐演变为糜烂和溃疡。角质下层糜烂和溃疡。十二指肠出现黏液性、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泡沫样内容物。
防治要点:
应以预防为主,日粮中鱼粉的含量应控制在 8% 以下,严禁使用变质鱼粉生产饲料,加工干燥鱼粉时高温可产生肌胃糜烂素,如加工时同时加入赖氨酸或抗坏血酸,能有效的抑制肌胃糜烂素的形成。在饲料中加入0.5g/Kg的甲氢咪呱,可以有效抑制肌胃糜烂病的发生。
搜牧小编提示禽群一旦发病,应立即更换饲料,发病初期,在饮水和饲料中投入0.2%~0.4%的碳酸氢钠,连用两天、每只病鸡注射维生素K30.5~1毫克或止血敏50~100毫克,同时每公斤体重注射青霉素5万单位,均有良好的疗效。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