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免疫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因分析和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5-15  来源:中农华正  作者:乐天  浏览次数:13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经过科研部门及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从去年以来,我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一些规模饲养场(户)中,尤其是已经免疫过的鸡群又时有爆发,造成鸡只大批死亡,使饲养场(户)对法氏囊病疫苗产生疑虑。
   1 发生鸡法氏囊病的原因
   1.1 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是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抗体,对外来病源有一定的抵御作用。由于引进鸡雏来自四面八方,种鸡在开产前是否免疫,在没有抗体监测的情况下,雏鸡母源抗体存在与否不详。过早接种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失去免疫作用,过晚接种又易被野毒感染而发病。
   1.2 病毒毒株与疫苗的抗源性差异
   目前,畜禽疫苗购销渠道比较混乱。外地科研部门新生产的产品流入到各地,一些饲养户都是按照疫苗经销商所提供的免疫程序实施免疫,而忽略了当地传染病流行特点,往往出现法氏囊病毒毒株和疫苗毒株的抗原性不符,这样,难免出现免疫失败。也可能有变异毒株的存在,仍然会发生法氏囊病。
   1.3 免疫方法不当
   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方法有3种,即饮水、滴鼻和点眼。但有的饲养户怕麻烦、图省事,将滴鼻与点眼改为头浸;有的饲养户在饮水时,不注重水的质量,随意使用自来水稀释疫苗:也有的将2次免疫改为1次免疫。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1.4 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的影响
   各种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及其制品都有抑制和杀死疫苗弱毒的作用。有的饲养户为促进家禽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预防疾病,而在免疫接种前后仍然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或含此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结果减弱或抑制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1.5 消毒不彻底
   发生法氏囊病的用户,大部分是利用饲养过几批鸡的鸡棚、鸡舍,每批出栏后,没的按正规的方法进行消毒,疫源很难彻底消灭。
   1.6 饲养场(户)过于集中,人为的疫病传播
   目前,各地为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济,各乡镇都建立了专业养猪村、养鸡屯,几十座塑料大棚连接成片,集中饲养畜禽。这样。由于饲养密度过大,车辆出出入入,人员来往频繁,尤其是饲养人员互相走动,兽医技术人员随意到鸡舍解剖病鸡。这样,有一场(户)发生疫情,将会很快波及到其它场(户),引起疫病的流行。
   2 采取的对策
   2.1 合理安排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
   为了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要弄清楚种,鸡的来源,孵化用的种鸡产蛋前没有进行免疫的雏鸡最好在3日龄和14日龄各接种法氏囊疫苗1次。若免疫的种鸡,为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最好在14日龄进行首免,28日龄时再加强1次。
   2.2 疫苗的选择及剂量
   最好应用国家指定生产厂家生产的双价或多价法氏囊苗。如果滴鼻点眼,最好鼻一滴眼一滴,每只雏鸡约0.05mL,滴后稍停3~5s。若饮水免疫应确保倍量或双倍量,水中加疫苗保护剂,饮水立前要停水2~3h。保证每只鸡能充分饮服并争取2~3h内饮完。
   2.3 确保疫苗免疫效果
   在法氏囊疫苗免疫前后24~48h内禁止应用消毒药及抗病毒药,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2.4 法氏囊病的治疗
   鸡群一旦确诊为法氏囊病要及早应用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500mL卵黄抗体内加庆大霉素100万U,地塞米松20mg;充分混合后,每只鸡肌肉注射1~1.2mL。能减少应激和抑制杂菌,见效快、效果好,注射一次即可。
   2.5 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对清净区的鸡舍,进雏前应用广谱消毒药喷洒即可。污染的鸡舍鸡只出栏后,首先要清除粪便及垫料,进雏前10d左右,饲养用具要清洗干净,然后用2%~4%火碱喷洒一次,或每立方米应用高锰酸钾15g、甲醛30mL进行薰蒸,密封48~72h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进雏前2~3d再用广谱消毒药喷洒一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