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回升,是育雏旺季,但雏鸡体小、抗病力弱,管理稍有疏忽,易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加强管理,精心饲喂,才能确保雏鸡成活率高、生长快。
1、严格消毒
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用消毒剂彻底冲洗干净。育雏室用清水冲扫干净,待干后铺好垫草,放入育雏用具,使用烟雾弹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12~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室温预热至30℃以上即可接雏入室。
2、选择健雏
3、及时饮水
雏鸡出壳后24小时可失水8%,48小时可失水15%,当失水大于15%时,很快便会出现脱水症状。因此,雏鸡出壳12小时后应及时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最初几天饮0.01%的高锰酸钾水,起消毒饮水和清理肠胃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4、精心饲喂
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土鸡)开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煮至八成熟饲喂,利于雏鸡消化。1~3日龄每昼夜喂6~8次,4日龄以后日喂4~5次,夜间喂1次。逐渐改喂雏鸡混合料,在饲料中拌些切碎的青菜叶或嫩草,饲喂量约占饲料总量的10%左右,以后逐步加大喂量到占饲料总量的20%~30%。
5、调节温湿度
养雏鸡适宜的温度是:1周龄时30℃~32℃,2周龄时28℃~30℃,3周龄时25℃~28℃,4周龄时22℃~25℃,以后每周降低1.5℃~2℃,直到室温。湿度1周龄以内保持在60%~65%,1周后以50%~60%为宜。
6、密度合理
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和鸡舍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一般养殖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龄为10~20只。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龄为15~20只。
7、科学光照
合理的光照时间是:0~3日龄24小时,4~14日龄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
8、空气新鲜
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9、细致管理
要经常观察鸡群,掌握鸡群动态。减少应激因素,随时检查舍温,温度过低往往引起雏鸡扎堆压死;发现啄肛雏鸡,可在被啄处涂上紫药水;7~11日龄要及时断喙,用断喙器切除雏鸡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断喙前两天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3(20~30毫升/千克体重)和抗生素防止出血,减缓断喙应激反应。
10、卫生防疫
不卫生和潮湿的环境易诱发雏鸡疾病,尤其是小鸡白痢和球虫病最易发生。应定期使用后悔消毒剂对鸡舍彻底消毒,保持干燥清洁,勤换垫料,饮水洁净,饲料新鲜。按照防疫程序,及时给小鸡做好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