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肿头综合症诊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7  浏览次数:146
核心提示:肿头综合症在临诊上表现的典型头部肿胀及特征性的神经症状,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最终的确诊还有赖于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感染鸡的

       鸡肿头综合症是由禽肺炎病毒(Avian,Pneumov virus,APV)引起并继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感染的一种鸡的传染病,以肿头和特征性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产蛋鸡还可发生产蛋下降,孵化率降低。
肿头综合症首先报道于南非(Morley和Thomson,1985),它是南非经历1971~1972年新城疫(ND)大流行后开始出现的,起初认为是鸡新城疫的继发症,随着新城疫活疫苗的进一步使用,新城疫发生减少了,但这种症状一直到1974年还在广泛流行,而且似乎还在增多。到1979年,这种被看作是继发的综合症欲发展到相当严重程度时,才使人们承认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后,英国、法国、荷兰、以色列及亚太地区(中国与日本)也相继报道了该病在各自国家与地区的发生与流行,并展开了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诊断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十届世界禽病会上,本病成为研讨的热点之一。我国近年来河北、山东、广西等地有了本病发生的报道,但还未波及全国。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养禽数量大范围广,卫生管理及疾病预防水平相对比发达国家低,随着地区间的贸易发展,本病随时有波及全国的可能,因此我们应对其发生动态保持高度警惕。
      一、病因
目前资料表明,肿头综合症是由于火鸡鼻气管炎病毒(TRTV)相似的禽肺病毒引起并继发大肠杆菌等细菌及支原体感染综合病因所致。
Morley和Thomson(1985)用病鸡的有病变鼻甲骨和气管组织接种10日龄鸡胚尿囊腔后,最常分离到的是冠状病毒,偶尔也会分离到NDV、IBDV和腺病毒。当用冠状病毒的纯培养物通过呼吸道接种SPF鸡胚后,可诱发打喷嚏,眼结膜炎,病鸡抓搔脸部等症状,但未出现脸部水肿。他们用11种血清型的IBV与该分离物制备的血清做中和试验后,除两种血清型的病毒外,血清与其他血清型的IBV毒株的中和指数均少于2.0,因此他们认为此分离物为一种未报道的冠状病毒。
      Brien等 (1985),对11群发生肿头综合症的肉用种鸡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ND、IB、流感和衣原体均为阴性。
肿头综合症在英国发生的时间与火鸡鼻气管炎 (TRT) 在这个国家开始流行的时间大致相同,当用 ELISA 检测临诊发生肿头综合症的肉用种鸡血清样品的TRT抗体,结果表明,发病初仅有2.5%的鸡为TRT阳性,发病后2.4周后TRT抗体阳性率为93%。Picaulty 等(1987) 用发病肉用种鸡喉头、气管和肺匀浆接种SPF鸡与火鸡。结果所有的火鸡很快出现典型的严重鼻气管炎症状,而鸡则在接种4天后表现出眼周围肿胀,眼有分泌物。接种后1~3周。一些鸡持续流鼻液。组织学检查后鸡与火鸡均有典型的TRT病变。血清学ELISA检查所有鸡与火鸡均为TRT抗体阳性。从此结果可以看出,肿头综合症病原与TRTV在抗原性上极为相似。
      cough 等 (1988) 用TRT病毒在实验条件下,通过鼻内感染火鸡、鸡、鸭、鹅、珍珠鸡、雉鸡和鸽,结果表明仅火鸡在接种10天表现出明显的TRT症状。血清学检查仅鸡、火鸡、雉鸡、珍珠鸡产生抗体。Lister和Alexander (1986) 证实,与TRT感染火鸡直接接触的鸡临诊未发病。Jone (1987) 用TRTV鼻内接种3周龄肉鸡并用此相同日龄的鸡与接种鸡放在一起饲养,结果两者仅在接种3~7天后表现轻微症状。以上可见TRT临诊肿头综合症中的作用不明显。肿头综合症病原不是TRTV。日本于1989年首次发现肿头综合症,J.Shinai(1993) 根据日本火鸡饲养量比欧洲国家少,且其父母代在日本饲养时间也很长,加上小鸡没有接触火鸡的机会而感染TRTV的可能性很小。对67份火鸡血清也未检出TRTV抗体等情况,认为肿头综合症不是由TRTV引起。我国广西郑少林 (1994),河北倪富美(1994),山东晋爱兰(1995) 分别从广西、河北、山东的肿头综合症鸡群中分离出了致病性大肠杆菌。
     二、流行病学
     肿头综合症主要危害鸡(肉用种鸡、商品蛋鸡、肉鸡均可发生)和火鸡。鸡和火鸡是已知的自然宿主。
肿头综合症主要通过接触水平传播,病鸡或康复鸡的消化道和鼻腔分泌物污染饮水及环境而成为传染源,该病传播速度较慢,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该病可以垂直传播。
对于肉鸡,肿头综合症的发病年龄在4~7周龄,而以5~6周龄为高峰,对于肉用种鸡和商品蛋鸡则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在不予治疗的情况下,病程大约为10天,如果应用抗生素治疗并改善通风,病程一般可缩短到3~5天。近年来,该病呈慢性流行经过。常持续2~3周。该病发病率从1%~90%不等,肉鸡死亡率1%~20%不等,蛋鸡产蛋量下降2%~40%不等,产蛋鸡死亡率为0%~20%不等,肉用种鸡死亡率0%~10%不等。
肿头综合症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直接相关,接种隔离器内SPF鸡不能复制肿头综合症,饲养在高稠密、浓氨气体和通风不良的环境是发病因素之一。
     三、症状
   肿头综合症又称粗头症或面部蜂窝组织炎,该病出现的第一个症状是喷嚏,一天内发生眼结膜潮红,泪腺肿胀,在以后12~24h ,头部开始出现皮下水肿,最先见于眼部周围,继而发展到头部,再波及下颌组织和肉垂。在早期,鸡以爪抓面部,表示出局部瘙痒,接着病鸡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降低,死亡率1%~20%不等,对于肉用种鸡和商品蛋鸡,除观察到头肿现象外,还表现特异的神经症状,除部分病鸡只表现极度沉郁与昏迷外,大部分病例都出现脑的定向障碍,表现形式包括持续和重复的摇头,斜颈,运动失调,行动不稳及角弓反张等。一些鸡头往上仰,呈现“观星状”。病鸡不愿走动,部分鸡只因此不采食而死亡。产蛋鸡的产蛋率和孵化率也下降,但数天后恢复正常。
      四、病理变化
    首先出现的病变是伴随打喷嚏而出现的鸡鼻甲骨黏膜轻微的瘀血,后发展到不严重的广泛的红色至紫色变化,在组织病理上,明显表现上皮变平,纤毛逐渐消失.上皮下充血和淋巴组织增生。上皮下充血与淋巴组织增生还见于浆细胞增多的泪腺。尽管上呼吸道可能观察到轻度瘀血斑点和纤毛运动性降低.但气管在急性期一般没有影响。病鸡肿头是由于眼眶周围皮下水肿并扩张所致。在一些严重病例中,还出现肉髯的发绀与肿胀。肿大的头,剥离皮肤后,可看到皮下组织黄色水肿至化脓,眼睛肉眼病变仍保持正常,但眼睑由于水肿和结膜炎而关闭。疾病的发展可产生气管炎,有时发生肺坏死,组织学检查发现,水肿部位有淋巴细胞和异嗜白细胞集结。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