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特点
根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多发生于4月龄到10月龄的鸡群。产蛋高峰期鸡易感,鸡群感染率在90%以上,发病率在20%~80%不等,死亡率多在5%~20%左右,发病严重的鸡群死亡率多在50%左右。一些饲养管理差的鸡群较容易感染新城疫、大肠杆菌、霉形体、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死亡率可高达70%~80%。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2~3周左右,个别饲养场或鸡群病程长达2~3个月。少数鸡群因疾病控制不当,可重复发病,产蛋鸡群的产蛋率下降5%~20%,发病高峰产蛋率下降50%~80%,鸡群恢复后产蛋率逐渐恢复,一个月左右可恢复至发病前产蛋率的80%左右。
新疆石河子地区除了各日龄的蛋鸡发病外,散养的乌骨鸡、土种鸡和肉鸡也有发病,一个珍禽场饲养的山鸡、孔雀也有发病,而且部分孔雀发病后当年不产蛋,发病期产的蛋孵化率较低。
二、临床特征
按症侯表现可分为喉气管炎型和眼型,雏鸡发病多表现为眼型。
喉气管炎型:病鸡精神沉郁、减食、流涕和湿啰音,呼吸极为困难,鼻孔有分泌物。在羽毛、食槽、墙壁上可见血样分泌物。病鸡鸡冠、肉髯紫红色。排灰白色、绿色粪便。濒死鸡或死鸡口腔、喉头内有干酪样分泌物。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蛋形不整,薄壳蛋、波纹蛋增多,褐壳蛋鸡出现下白壳蛋现象。
眼型:雏鸡和重复感染的鸡常见,珍禽发病大多是眼型。主要表现为流鼻涕、眼睑红肿,有泡沫样分泌物,眼分泌物从浆液性到脓性,上下眼睑粘连,部分鸡眼睑内有黄白色干酪样分泌物。多数鸡一侧眼睛发病,个别鸡两侧眼睛发病,有的半侧颜面肿胀,病鸡死亡率较低(5%~10%左右),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3个月。
三、剖检变化
病变主要发生在喉头和气管,急性死亡的鸡喉头、气管黏膜充血,气管腔内有带血的粘液块,病程较长的鸡喉头常有黄白色干酪样分泌物,造成病鸡窒息死亡,气管内有黄色管状假膜,产蛋鸡卵巢、卵泡出血。
四、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病毒分离可采取病死鸡的喉头、气管黏膜、肺组织为材料,制成1:10的均浆,在冰箱中反复冻融3次,4000转/分,离心10~15分钟,取上清液加双抗,接种于9~11日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鸡胚尿囊腔继续孵化36~72小时,可观察到绒毛尿囊腔上的痘斑。
血清学检测可选用琼扩、酶联免疫试验、间接血凝和多聚酶链式反应等诊断方法。
五、防制措施
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坚持严格检疫、隔离、消毒、对症治疗等综合防制措施是防制本病流行的有效方法。
1.接种疫苗是控制疫情扩大和蔓延的有效措施,可选用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喉倍灵(LT-BLEM)、黑龙江生物药厂生产的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或富道公司的喉气管炎弱毒疫苗(Laryngo-VacTM)鸡群经弱毒苗接种后4~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6个月。
接种疫苗后的鸡群有结膜炎和轻微呼吸道反应,此反应多在干燥、多尘的鸡舍发生,通常会在2~3天后自行消失,有霉形体感染的鸡群,接种后会有严重的反应,接种前后3天内应使用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治疗霉形体,为减少接种后的反应,可将首免的时间提前到2周左右(因幼龄鸡对此病不敏感)。
2.对症治疗,对患结膜炎的病鸡,可用氢化可的松眼药水点眼,同时选用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来防止继发感染,对患喉气管炎型的病鸡选用金银花、板蓝根、贝母、桔梗木香、麻黄、甘草等中药,以清热解毒、止咳去痰为治疗原则,缓解症状,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对症治疗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恢复生产性能。
3.发生本病以后,病鸡可长期带毒、排毒。因此,应加强检疫,防止病鸡、带毒鸡传播疫病。各养殖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做好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工作。消毒剂应选用高效的有机氯、有机碘和碱类、酸类消毒剂。同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鸡舍增湿除尘,通风换气,降低鸡舍内氨气的浓度。
(作者:刘东军 新疆石河子148团畜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