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中西结合防治鸡传染性鼻炎与葡萄球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4-16  来源:兽药营销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2
      一、发病情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某鸡场共养35000只鸡,其中8周龄鸡30000只,产蛋鸡5000只。2006年12月7日清晨,饲养员发现8周龄鸡群中有近五分之一的鸡发病,病鸡无精打采,鼻流清涕,间或打喷嚏,呼吸不畅,有“呼噜呼噜”的呼吸音,翼下皮肤浮肿。养鸡场兽医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先后用盐酸环丙沙星、红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至2006年12月9日上午,患病鸡数量急剧上升,几乎所有的8周龄鸡都发病,病情加重,陆续有120只鸡死亡,并且发病范围进一步扩大,部分产蛋鸡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精神沉郁,产蛋量下降。经人推荐,养鸡场场长来笔者处求诊。
      二、临床症状
      患病鸡口、鼻、眼等部位的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炎性渗出物较多,鼻液黏稠,呈脓样,有恶臭味,病鸡常摇头,用爪抓鼻喙,眼结膜发炎,眼睑上下胶着样,眶下窦或结膜内有干酪样或豆腐渣样渗出物。脸部水肿,公鸡肉垂有时也会有水肿,口黏膜或舌根部出现灰白色或黄白色斑点甚至形成伪膜。病鸡食欲不振,拉稀或绿便,稍食即止或不食,精神萎靡不振,翼下皮肤、胸膜处皮肤呈紫色或暗红色。个别病鸡甚至有渗出液从皮肤漏出,有腐尸般的恶臭味,鸡关节肿大,呈紫红色或暗紫色,严重者走路不稳,呈跛行状态。
      三、剖检变化
      病鸡皮肤发黑,皮下有黑色渗出物浸润,关节肿大,关节囊内充满脓性渗出物。鼻腔、眶下窦、气管黏膜呈卡他性炎,鼻腔眶下窦内积满水样或灰白色黏稠液或渗出液的凝块,黏膜发赤肿胀,喉头气管黏膜呈淡桃色,剖开胸膜腔可见肝、脾、肾、肺等内脏器官呈不同程度的充血状态,甚者有坏死灶。面部、肉髯皮下组织水肿,眼、鼻腔有恶臭分泌物,鼻窦、鼻道、眶下窦和结膜囊内蓄积有豆腐渣样物。
      四、实验室检查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症状比较明显的患病鸡2~3只,用消毒棉拭子插进眶下窦内的深部或蘸取气管和气囊的分泌物,用拭子在血液琼脂平皿上划线,再用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划横线与之交叉,置于含5%~10%CO2的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可见葡萄球菌菌落的周围长出“卫星”状的细小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将病死鸡的心血、泡液接种于血清琼脂培养基,37℃培养18小时,可见圆形、中部稍隆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用接种环无菌勾取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呈葡萄串状球菌。
      病料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鸡的鼻窦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菌群,其中一种数量较大,呈单个或成对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有的呈球杆状,也有个别长而弯曲如丝状,菌体周围有荚膜,菌落大小约为0.3毫米。另一种菌群数量相对较少,呈葡萄串状球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
      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无菌操作采取病鸡血清,以5倍的生理盐水稀释,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分别滴加平板抗原和被检血清各1滴,充分混合均匀后,不断摆动,3分钟后出现明显的凝聚。
      生化试验  分离出来的葡萄球状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靛基质试验阴性,尿素酶试验阳性,并能液化明胶;分离出来的球杆状菌可分解葡萄球菌、果糖、蔗糖、山梨糖、甘露、产酸,吲哚试验、尿素酶、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阴性,能还原亚硝酸盐,不能液化明胶。
      动物试验  选取8只同日龄的健康鸡,分成4组,每组2只鸡,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第1组接种分离出来的葡萄球状菌;第2组接种分离出来的球杆状菌;第3组同时接种分离出来的葡萄状菌和球杆状菌;第4组不接种,只做为参照物使用。36小时后,第1组鸡发生皮肤水肿性病变和翼关节炎等典型的鸡葡萄球菌病特征;第2组鸡发生喷嚏、结膜发炎、眼窝下窦肿胀等典型鸡传染性鼻炎的特征;第3组鸡产生的症状与该鸡场病鸡的症状完全一致,第4组鸡没任何变化。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因、临床特征和解剖特点很容易做出初步诊断,再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五、治疗
      中药治疗
      1.内治法  处方:黄芩30克、黄连18克、陈皮18克、玄参18克、大青叶60克、柴胡18克、桔梗18克、连翘30克、板蓝根30克、马勃12克、薄荷12克、升麻12克。
      方义:方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且主清上焦疫毒为君药;大青叶、连翘、板蓝根皆寒凉之品,清热泻火解毒;玄参苦寒,滋阴降火;桔梗、薄菏、升麻开透肺邪,引药上行,兼有鼻窍之功;柴胡苦寒,轻清升浮,疏达肝气,和解少阳,兼助桔梗宣肺祛痰、消痈排脓之力;诸药同用,共奏清热解毒、宣肺固卫之功。
      随症加减:若热重者加大黄18克、石膏90克以助清脾胃之热;鼻塞甚者加白芷18克、辛荑花18克,以芳香通窍;若湿热偏胜者,证见涕稠黄,鼻黏膜红,舌苔白腻,加薏苡仁60克、茯苓18克、泽泻18克以化湿祛浊;鼻涕中见血块或血丝者,热毒入血,血热妄行也加小蓟12克、生地18克、丹皮18克,以凉血止血。
      用法:将上药粉碎,以10%比例拌料饲喂。
      2.药物蒸汽吸入法  将病鸡驱入鸡舍,关闭鸡舍的大部分门窗或透气孔,取苍耳子30克、白芷30克、石榴皮30克、板蓝根30克、红花10克放入锅中,加入10公斤水,置于鸡舍中的火炉上烧煎,水开后揭去锅盖,让蒸汽自由挥发蔓延,保持整个鸡舍蒸汽弥漫15~20分钟左右后熄火,开窗透气即可。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5天,以上药可连用6~8次。
      西药治疗
      1.给予抗菌消炎药物    根据感染的轻重及全身症状选用四环素、土霉素、氨苄青霉素、麦迪霉素、庆大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以及磺胺类药物。
      配制0.05%磺胺二甲氧嘧啶溶液,供病鸡自由饮用,同时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维生素E 20国际单位或核黄素片20毫克,混料饲喂,连用7~14天。
      氨苄青霉素每只每次2000国际单位,肌注,1日2次,连用3~5天。
      2.0.5%~1%的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
      采取以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药当天,病情就得到控制,没有新的死亡病例发生;用药3天后,鸡只精神兴奋,食欲增强,脸部水肿、关节肿大症状明显好转,其它症状消失,又嘱其继续用药3天,至12月16日复诊时,症状已完全消失,鸡体重明显增加,产蛋鸡的产量也恢复如初。
  (作者:包 盛 孙凌志 陈庆勋 彭彦飞 河南省南阳市城区动物检疫站)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