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猪周期余温犹在,虽然据农业部对全国 4000 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数据最新发布显示,“截止2015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2.3%,是自2013年以来的连续第17个月下降;生猪存栏量比2014年12月份下跌3.8%,较去年同期下跌7.4%”,但这亦只是产能过剩以后,削减落后产能的必然结果。
一、落后产能淘汰势在必然,行业产能将落到一个新平衡点——让养猪健康蓬勃发展。说着容易,但养好猪不能单靠耍嘴皮,养猪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很强的技术活,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国内猪群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药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2014年温氏上市生猪1218万头,究其成功之道,温氏种猪公司副总畜牧师蔡更元就曾提到,猪场效益须从品种、饲料、生产管理三方面把关。
残酷的猪价下,不少养殖企业采取缩减功能性产品和疫苗的使用,以降低成本。有的还用大猪料去饲喂后备母猪,此乃背道而行,是万万不可取的!亚健康状态正紧掐着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喉咙。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信息,2014年我国母猪出栏肥猪15.91头,而美国超过24头、加拿大超过25.5头、丹麦超过27头。虽数据真实性尚待考究,但2月25日,农业部发布《2015年农垦系统畜牧高产攻关活动方案》为59个养猪场设置“每头能繁母猪年育成出栏肥猪18头以上”攻关点,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高产创利润,因为高产才能获利,才能存活于猪周期的恶象里!。
二、要想提高产能,获得新生,就要率先解决猪群亚健康的问题。1.洁身自好,远离霉菌毒素污染。正如在第38届养猪产业博览会上,德兴姚辉德曾说“别看猪住的是空调房、请的是专业保姆,但是吃的可是一塌糊涂!霉菌毒素这个东西不简单!为了让猪长好些,我们猪场玉米采购比较谨慎,并不介意比市场高200-300元/吨,而且我们不用麸皮,见识过麸皮制作的人都清楚,麸皮决不是个好东西”。
下边我们来看一下,江西迈吉生化霉菌毒素检测中心对全国11个省份1872份样品检测数据:从中可见玉米、豆粕、麸皮等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非常严重,高达94.50%的原料已经受到霉菌毒素污染;且多种霉菌毒素共存现象很普遍,82.80%的饲料及其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据国家粮食局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2月10日,临储玉米累计收购5499万吨,而2014年期末库存在7432万吨左右。即,目前国家临时储备库库存至少达到1.3亿吨,占年度消费力超65%,创14年以来新高。然而,受去年暖冬与现今暖春天气影响,存贮期间霉菌毒素累积必然存在甚至快速攀升!
霉菌毒素长期摄入,造成动物自身抗病力、免疫系统的破坏,增加了猪群的不稳定性,接着顺理成章地招致大量抗生素保健治疗,结果在让猪群承受药物灌溉同时,很不幸地催生了超级细菌。如今不闹病则已,闹病中则无药可治。而且,畜牧业不是正闹钱荒吗?
建议:①把控玉米豆粕等原料品质,玉米进行吸尘过筛,抛弃使用麸皮;②缩短原料采购周期,饲用周期以粉料2天、粒料7天为基准,保证 饲料的新鲜;③定期清洁料槽和料塔,避免霉菌毒素的二次污染;④猪群保健治疗,采用中药或生物制剂为主,抗生素为辅。2.营养抗逆,壮猪群健康体魄。没发病不等于猪健康,环境病原体的阳性率居高不下,猪体内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病原菌的伺机而发。“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用均衡充足的营养打造一个猪群与病原体的动态平衡界面非常重要,也非常值得。要是等到猪生病了,消耗了大量体能,生产力大大降低,就来不及了。
建议:①好肠道是好营养、好吸收之间的纽带。引用生物酶、抗菌肽、发酵豆粕或生物饲料等新兴饲料制品。②根据猪只的阶段性生长需求,定制配方营养,充分挖掘猪只生长潜力。中国养殖业以往“低投入高产出”的臆想是对产能的掠夺式掏空,是穷途末路的!
猪价行情受供需矛盾制约,我们难以左右。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养好猪,解决目前猪群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提高自身产能,降低自己的养殖成本。随着猪价滑落,现在养猪业已加速进入以降低成本为导向的行业洗牌当中,规模猪场也会重塑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其实养猪无关于规模大小,谁的成本低,谁就有可能撑到最后。长按二维码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猪药网或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猪药网,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