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想要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养殖户从自身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上出发,寻找薄弱与不足的环节,加以改善,及时补充养鸡知识,掌握养鸡市场动向,调节自己的养鸡场的生产方式。而每一个养殖场的所出现的问题是不相同的,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些在养殖模式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提高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效果。
(1)鸡场的布局需科学合理。鸡场厂址的选择有多方面的因素控制,如当地的地形、资金、市场等等,因此厂址的选择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鸡场的合理布局确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由于养鸡户大多是山区的农民,没有机会接受一些专业的培训学习,鸡场常安排的不科学,对养鸡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不舍消毒池,鸡只常常患病死亡,处理室与育雏室隔得太近,导致鸡只感染死亡,鸡舍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合理,导致关照、通风效果不好,影响鸡的发育等等。
(2)饲料的应用不灵活。鸡在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是不同的,在育雏期,雏鸡需要的营养比较全面,在育成期,由于常常放养,能量需求较大,在产蛋期,蛋白质和矿物质需求大… 如果长期使用一种饲料,造成鸡只的营养失衡,会阻碍鸡只的正常生长,延长生长周期,严重的会导致疾病死亡。全饲料喂养也会导致喂鸡的效益低,应及时的了解新的饲喂技术,如用虫子粉配合饲料,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更好。
(3)养殖技术的不成熟。按部就班是大多数养鸡场的通病,将成功养殖场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养殖上,却不知道变通,或者明知道某一个养殖环节有问题却不想办法提高。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养殖户在鸡只环境创造上有很大的弊端,和私饲料一样,鸡在不同的阶段对环境的需求不一样,雏鸡对温度的要求特别敏感,因为雏鸡的身体机能没有发育完全,对温度的调控能力差。而成鸡生长快速,代谢旺盛,对温度的要求降低。在疫苗上,也存在问题,盲目的注射疫苗,导致鸡只出现应激反应,还增加了成本。注射疫苗应该落实到实处,根据当地的情况、季节以及感染状况来选择疫苗的种类。
(4)市场把握不准确。例如,市场上乌骨土鸡卖的火热,而你却大量的引进肉鸡种,花费了时间精力去饲养之后,效益并不客观,或当市场上出现了强有力的新竞争对手,却不知道调整自己的养殖方式,闭门造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