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提取方法
1.1.1单独提取法:大致可归纳为下面两类:
(1)原料→水浸提(2~3次)→沉淀过滤→取滤液浓缩→乙醇沉淀→过滤、回收乙醇→粗多糖→精制、干燥、茶多糖
(2)原料→乙醇浸泡回流(3次)→取滤渣→沸水提取(3次)→过滤→提取液浓缩、脱脂、脱蛋白、脱色等→乙醇沉淀(2次)→取滤渣精制、干燥→茶多糖
1.1.2综合提取法;具简化、省试剂、效益高等优点。
(1)原料→沸水浸提(2次)→离心、除渣→提取液氯仿
(2)原料→乙醇浸提 测定方法:主要是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不同原料和不同提取方法的茶多糖得率和纯度见表1。 表1不同原料和不同提取方法茶多糖得率和纯度
序号 | 原料 | 提取方法 | 得率(%) | 纯度(%) |
*1 | 碎绿茶 | 单独(2) | 2.80 | 48.24~57.7 |
2 | 茶多酚提取废渣 | 单独(2) | 3.80 | 40.2 |
3 | 陈茶 | 单独(1) | 2.20 | 23.90~28.91 |
4 | 修剪枝梢 | 单独(1) | 2.50 | 28.93 |
5 | 粗老茶 | 单独(1) | 4.02 | 30.5 |
6 | 陈茶 | 综合(1) | 2.01 | 30.9 |
7 | 修剪枝梢 | 综合(1) | 2.29 | 30.9 |
8 | 粗老茶 | 综合(1) | 3.73 | 30.9 |
9 | 普通炒青绿茶 | 综合(2) | 2.95 | 47.64 |
10 | 1~6级祁红茶 | 单独(1) | 0.40~0.85 | |
11 | 1~6级舒绿茶 | 单独(1) | 0.81~1.41 | |
12 | 6级乌龙茶 | 单独(1) | 2.63 |
*测定方法:1,2用蒽酮-硫酸法,3~12用苯酚-硫酸法
由表1可知:单独提取较综合提取法茶多糖得率略高;单独提取(2)法茶多糖纯度>(1)法:综合提取(2)法纯度>(1)法;茶叶愈粗老茶多糖含量愈高,依次为粗老茶>炒青>碎绿茶>6级乌龙茶>修剪枝梢>陈茶>1~6级舒绿茶>1~6级祁红茶。
1.3组成成分:主要为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半乳糖等。文献报道,从茶叶中提取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茶多糖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为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分子量为4×104;赵和涛报道的为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聚木糖、烯酮糖以及多聚葡萄糖的混合物;而Takeo报道,其主要成分则为半乳葡聚糖。王丁刚等从屯溪绿茶中提取的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其主要成分为D-葡萄糖、D-半乳糖、L-岩藻糖、D-甘露糖、阿拉伯糖等,分子量为9×104。黄桂宽等从广西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糖主要成分为L-岩藻糖、D-甘露糖、L-阿拉伯糖、D-果糖;而从茶多酚废渣中提取的则为D-鼠李糖、D-果糖。表明不同原料提取的茶多糖其主要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药理作用也不尽相同。
2药理作用
2.1降血糖:汪东风等报道,小鼠按40mg/kg体重腹腔注射茶多糖,12h后,小鼠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王丁刚等报道,小鼠口服50和100mg/kg体重茶多糖,7h后血糖分别下降14%和17%;腹腔注射25和50mg/kg体重,7h后血糖分别下降48%和52%,24h后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体重,7h后血糖下降47%,24h后对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2.2降血糖:王丁刚等报道,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5和50mg/kg体重茶多糖,3h后血清总胆固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8%和24%;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口服50和100mg/kg体重,20h后血清总胆固醇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4%和43%;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口服2.25和45.0mg/kg体重10d,血清总胆固醇比对照组分别下降12%和17%,血清甘油三酯降低15%和2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下降6%和2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增加26%。汪东风等报道,小鼠按40mg/kg体重腹腔注射茶多糖,12h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未见显著性差异。
2.3增强免疫功能:汪东风等按15,30,50,100mg/kg体重4个剂量分别给小鼠皮下注射茶多糖,连续5d,进行血清凝集素试验,30~100mg/kg体重小鼠抗体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30mg/kg体重效果最佳(P<0.001)。王丁刚等给正常小鼠皮下注射25和50mg/kg体重茶多糖,连续7d后静脉注射2%碳素墨水0.1mg/kg体重,2和5min后,碳粒廓清速率比对照组分别增加60%和83%。
2.4降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王丁刚按22.5mg/kg体重对SD大鼠进行十二指肠给药,每隔10min记录血压、心率,共1h,10min后大鼠血压开始降低、心率减慢,每次记录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对离体豚鼠心脏插管侧支注入1mg/mL茶多糖0.4mL,5~8min后,冠脉流量比给药前增加3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2.5抗凝血及抗血栓:王淑如等报道,按50mg/kg体重给小鼠灌胃茶多糖,30min后采血,凝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延长319%;按37mg/kg体重给家兔灌胃茶多糖,2.5h后心脏采血,凝血酶元时间比给药前延长40%;对混合人血浆,0.05mg茶多糖即可延长凝血时间,0.1mg能明显延长凝血酶元时间,0.4mg能使血浆4h内不凝固。灌胃给药37mg/kg体重茶多糖,3h后,可抑制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与给药前比较,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血栓长度缩短,血小板数减少20%,血小板粘附率降低43%,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分别降低16%和11%,红细胞压积降低20%,血沉增加75%;灌胃给药40mg/kg体重,30min后,豚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比给药前增加77%。
2.6耐缺氧作用:王丁刚等报道,腹腔注射50和100mg/kg体重茶多糖,正常小鼠在常压下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分别延长59%和66%(P<0.01);对用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分别延长31%和29%(P<0.01)。
3结语
茶多糖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且原料很丰富,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提取纯度不高,纯化成本高、难度大,得到的仅仅是一些粗制品,且尚缺乏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拟建议今后在下面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改进提取、纯化工艺,找到一条工艺简单、成本低、得率和纯度高、效益好的提取工艺流程,提取茶多糖纯品。(2)用高纯度的茶多糖进行系统、深入的药理作用研究,开发成产品而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