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县养鸡户林某,饲养罗曼品种180日龄蛋鸡2 500余只,于2005年3月25日开始发病,部分鸡只出现呼吸道症状,至3月27日病鸡数增多,波及全群。此期间曾用强力霉素、支原净和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均无效,产蛋率下降20%左右。之后来我处就诊,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采食量下降,有部分鸡只出现流泪,眼眶积聚泪珠,打喷嚏,甩鼻,鼻孔流稀薄的粘液;随着病程的延长,一侧或双侧的鼻窦部肿胀,眼睑浮肿,鼻孔流粘稠分泌物,干燥后结成黄色脓痂,有臭味,呼吸困难。
病鸡后期出现下痢,拉黄绿色稀粪,产蛋率下降20%左右。
2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鼻腔和鼻窦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粘液和炎性渗出物的凝结块;气管、支气管、气囊以及肺部都有炎症病变;眼结膜充血,结膜囊和眶下窦内有干酪样分泌物;鸡冠、肉赘皮下呈胶胨样水肿;输卵管内有稀薄的、灰黄色或蛋黄色分泌物,管壁变薄;卵泡充血,部分卵泡液化。
3 实验室检验
分别从多只病鸡肿胀的眼眶下窦内取出渗出物凝块及在气管表面取粘液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都见有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短杆菌。
取病鸡气管粘液,注入14日龄健雏鸡眼眶下窦内,接种40小时后,雏鸡表现出流鼻液等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蛋鸡传染性鼻炎。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饲养密度,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内外消毒,减少病菌的传播,同时给鸡群供应充足的营养物质。
预防本病,使用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在颈背部中下1/3处皮下注射或胸、腿部肌肉注射,幼鸡按0.2毫升/只,成鸡按0.5毫升/只。注射后3星期产生免疫力,保护期6个月。
4.2 治疗
采用庆大霉素原粉饮水,即每克原粉兑5千克水,自由饮水,连用4天,间隔3天,再用6天。
对重症鸡:应用链霉素肌注,剂量按20毫克/千克,每天2次,连用3天。
经用上述方法治疗一星期,鸡群用药4天后,仅有少数鸡流鼻液,夜间有个别鸡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采食量回升,产蛋率上升10%左右。接连用药3天后,全群恢复健康。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分布广泛,发病率达90%。病程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及早春季多发。气候寒冷潮湿、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均可促发本病。在防治本病时,除积极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外,还要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可使死亡率降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