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孵化中几种异常现象的产生与原因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29  来源:中国禽病网  浏览次数:233
核心提示:一、臭蛋。产生的原因是脏蛋,被细菌污染,蛋未消毒或消毒不当,破壳或裂纹蛋,种蛋保存时间太长,孵化机内污染。二、胚胎死于2周内。种禽营养不良,患病,孵化机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停电,翻蛋不正常,通风不良。三、气室过小。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过高或温度过低。四、气室过大。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过低或温度过高。五、雏禽提前出壳。蛋重小,全程温度偏高。 六、雏禽延迟出壳。蛋重大,全程温度偏低,室温多变,种蛋保存时间太长,温度计不准确。七、死胚充分发育,但喙未进入气室。种禽营养不平衡,前期温度过高,最后几天相对湿度过

一、臭蛋。产生的原因是脏蛋,被细菌污染,蛋未消毒或消毒不当,破壳或裂纹蛋,种蛋保存时间太长,孵化机内污染。

二、胚胎死于2周内。种禽营养不良,患病,孵化机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停电,翻蛋不正常,通风不良。

三、气室过小。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过高或温度过低。

四、气室过大。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过低或温度过高。

五、雏禽提前出壳。蛋重小,全程温度偏高。 六、雏禽延迟出壳。蛋重大,全程温度偏低,室温多变,种蛋保存时间太长,温度计不准确。

七、死胚充分发育,但喙未进入气室。种禽营养不平衡,前期温度过高,最后几天相对湿度过高。

八、死胚充分发育,且喙在气室内。种禽营养不平衡,出雏机通风不良,最后几天温度过高或湿度偏大。

九、雏禽啄壳后死亡。种禽营养不良,并存在致死基因,种禽患病,胚胎不正,后期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湿度偏大或过低。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