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试验选用10种中草药,采用水温浸法、稀碱(酸)溶液温浸法、乙醇回流法等提取工艺,研究不同工艺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K88)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芩碱水温浸法与秦皮乙醇回流法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46+1.17mm和13.47+1.19mm。
关键词:中草药 提取工艺 大肠杆菌 抑菌试验
大肠杆菌(K88)是养猪生产中的主要致病菌,能引起多种疾病。受大肠杆菌(K88)感染的仔猪,常表现为发热、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以至死亡。当前最普遍的防治方法是使用抗生素。由于致病菌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抗生素加大用量也会引起畜产品安全性问题。因此,研究抗生素的替代品具有重要意义,中草药即为有效替代品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菌种 猪大肠杆菌(K88)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
1.1. 2试验药物 黄芩、秦皮、苦参、十大功劳、威灵仙、白头翁、鱼腥草、穿心莲、马齿苋、进口牛至油(含量99.6%)。
1.2. 3提取工艺
(1)水温浸法:取各药材粗粉100克,分两次温浸,第一次加入7倍量的蒸馏水80℃温浸4h,第二次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80℃温浸2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浓缩液加3倍量的95%乙醇沉淀24h,3000n/t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干燥,得膏状物即为提取物。
(2)碱(酸)水温浸法:取各药材粗粉100克,分两次温浸,第一次加入7倍量的蒸馏水调pH值为10(或2),于80℃温浸4h。第二次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调pH值同上,于80℃温浸2h。合并滤液,调pH值至7,减压浓缩,浓缩液加3倍量的95%乙醇沉淀24h,3000n/t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干燥,得膏状物即为提取物。
(3)乙醇回流法:取秦皮粗粉100g,放入自制回流装置内,分两次回流,第一次加入7倍量的乙醇,回流6h,第二次加入5倍量的乙醇,回流4h,合并回流液,减压浓缩干燥,得膏状物即为提取物。
(4)水蒸汽蒸馏法:称取一定量的药物粗粉,放入自制蒸馏装置中,加入5倍量蒸馏水,蒸馏至无油状液体馏出为止,后加乙醚萃取,减压回收乙醚得挥发油。
1.1.4培养基
营养琼脂
营养肉汤 自制取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加蒸馏水1000ml,调pH值至7.8。
1.2试验方法
1.2.1菌种活化将保存菌种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18小时,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培养菌液,使其浊度达到9×108(相当于麦氏比浊管第3管)。
1.2.2 药液配置取膏状提取物用蒸馏水稀释至相当于生药含量2g/ml,灭菌后备用。取1ml99.6%牛至油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2ml吐温?80,搅拌使其充分溶解,配制成1/100的溶液备用。另取2ml吐温?80溶于100ml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
1.2.3纸片扩散法 选用定性滤纸用打孔器制成6.00mm的小圆纸片,高压灭菌后放入灭菌药液中浸泡1~2h,真空干燥,均匀贴在已涂布菌液的营养琼脂平板表面。每种药液制作18片含药纸片,每个平板贴6片,共贴3个平板。37℃培养18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
2 试验结果
纸片法抑菌结果见表1。十种药物均有抑菌活性,不同提取工艺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很大。黄芩碱水温浸法与秦皮乙醇回流法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46+1.17mm和13.47+1.19mm。黄芩与秦皮其他工艺的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亦优于其他药物,说明黄芩与秦皮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余药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弱。白头翁、威灵仙、穿心莲乙醇回流法提取物无抑菌活性。十大功劳蒸馏水温浸法提取物无抑菌活性。乳化剂吐温?80无抑菌活性,表明对抑菌试验无影响。
表1 不同提取工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药物 | 提取工艺(处理方法) | X+SD |
黄芩 | 酸水温浸法 碱水温浸法 蒸馏水温浸法 | 11.08+1.10 c 13.46+1.17 a 11.98+1.43 b |
秦皮 | 乙醇回流法 蒸馏水温浸法 | 13.47+1.19 a 12.03+1.05 b |
白头翁 | 乙醇回流法 酸水温浸法 碱水温浸法 蒸馏水温浸法 | 无抑菌活性 8.86+0.44 b 9.53+0.29 a 9.34+0.43 a |
威灵仙 | 乙醇回流法 酸水温浸法 碱水温浸法 蒸馏水温浸法 | 无抑菌活性 7.06+0.28 b 7.75+0.31 a 7.73+0.31 a |
十大功劳 | 乙醇回流法 酸水温浸法 蒸馏水温浸法 | 8.05+0.33 a 8.08+0.31 a 无抑菌活性 |
苦参 | 乙醇回流法 酸水温浸法 蒸馏水温浸法 | 8.05+0.33 a 7.90+0.20 a 7.39+0.33 b |
大青叶 | 乙醇回流法 蒸馏水温浸法 | 9.24+0.56 a 9.35+0.60 a |
马齿苋 | 乙醇回流法 蒸馏水温浸法 | 9.71+0.56 a 9.79+0.75 a |
穿心莲 | 乙醇回流法 蒸馏水温浸法 | 无抑菌活性 8.38+0.43 |
牛至油 | (稀释至1/50) (稀释至1/100) | 10.24+0.69 a 8.97+0.48 b |
吐温?80 | (空白对照) | 无抑菌活性 |
注:同一种药物不同工艺的抑菌圈直径,上标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3小结与讨论
3.1用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同组内抑菌圈直径有所差异,而且有的抑菌圈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究其原因,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不均匀。为抑菌圈直径的测量造成困难。本实验采用对抑菌圈直径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基本上消除试验误差。
3.2本试验根据每种药物中抑菌成分的化学性质设计了2~3种提取工艺,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工艺对抑菌效果影响显著。提取工艺的抑菌效果好,说明此种工艺可有效的提取药物中的抑菌成分。此试验结果与抑菌成分的化学性质基本相符,但穿心莲内酯不溶于乙醇而溶于水与有关文献报道有所差别。
3.3十种药物中黄芩与秦皮的抑菌效果最好,价格较高。白头翁、大青叶、马齿苋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价格也相对便宜。白头翁与威灵仙的抑菌成分同为白头翁素,但威灵仙的抑菌效果不及白头翁,可能由于白头翁中白头翁素的含量相对较高。苦参与十大功劳所含小檗碱微溶于水,苦参蒸馏水温浸法有抑菌活性而十大功劳没有,也可能由于苦参中小檗碱含量高于十大功劳。牛至油稀释至1/50的抑菌效果好于稀释至1/100,说明浓度与抑菌效果成正比,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
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主要目的是能抑制或杀灭有害细菌,促进动物生长。抑菌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添加剂的作用效果,设计合理的提取工艺是稳定产品质量及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但由于对药物抑菌成分理化性质了解不深入,在工艺设计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卓然主编.医学微生物实验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启寿编著.中药成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3.姚新生主编.天然药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高微微等.中草药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试验.中兽医医药杂志,1999,(4):11~13
5.夏薛梅等.中草药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试验.中兽医学杂志,1998,92(3):5~7
作者:
侯永清,武汉工业学院饲料科学系,教授,博士,430023,武汉市汉口常青花园中环路特1号。(027)83956175
张挺,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