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是祖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它对中国畜牧业和家庭养殖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记载,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有专门的兽医官。历代本草收载的药物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有兽用药方剂,如《神农本草经》有“牛扁疗牛病”、“柳叶治马疥”、“梓白皮治猪疮”的记载。除散载之外,在各不同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专著,其中较著名的有汉代的《马经》、《牛经》;隋代的《治马、牛、驼、骡经》、《疗马方》、《马经孔穴图》唐代的《司牧安骥集》宋代的《明堂灸马经》、《医马经》;明代的《元亨疗马集》,等等。古代少数民族地区亦有传统兽医药方面的记述,如唐代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医牛方》。
多年来,中国许多省区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整理编写出不少具有地方特点的书刊,如《中兽医验方集》、《中兽医常用草药》等,为广大农村防治家畜。家禽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兽医学已成为独立的学科。中兽医用药种类丰富,据《青海省兽医中草药》收载,兽用植物药有912种。另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中兽药资源有600多种,其中常用药材300多种、常用草药150多种。
近年来,中兽药开发有了新的进展,由过去单纯治疗型转向营养保健开发型发展。比如,根据扶正固本、增强机体的理论,给蛋鸡服用刺五加制剂,促使鸡输卵管总氮量和蛋白质显著增加,提高了产卵率和卵重。此外,用中药资源配制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家禽及水产养殖方面也收到了明显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