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为革兰氏阴性的多形性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无荚膜、鞭毛、不能运动。本菌为兼性厌氧,在有5%~10%C02的环境中易于生长。该菌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常用的培养基为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因本菌生长中需要V因子,所以因发育时产生V因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时,本菌可在葡萄球菌周围旺盛地生长发育,呈现卫星现象。这可作为一种简单的初步鉴定。副鸡嗜血杆菌易自鼻窦渗出物中分离。但该菌的抵抗力很弱,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条件下能存活2周。在自然环境中很快死亡,对热与消毒药也很敏感。因此菌种保存多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可长时间存活。该菌抗原的型有A、B、C3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反应。
二、流行特点
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易感性增强。自然条件下以育成鸡和成年鸡多发,尤以产蛋鸡发生较多。除鸡发病外,还有火鸡发生此病的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多发。此病单独发生其病程约3~4周,发病高峰时很少死鸡,但在流行后期鸡群开始好转,产蛋量逐渐回升时,常常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使病程延长,死亡增多。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往往污染全场,致使其他鸡舍适龄鸡只相继发病,几乎无一幸免。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传播方式以飞沫、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为主,其次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经消化道传播。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凡是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均可成为发病诱因。如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候突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