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曲霉菌病的病原及流行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7  浏览次数:168
核心提示:一、鸡曲霉菌病病原鸡曲霉菌病是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多种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的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
一、鸡曲霉菌病病原

鸡曲霉菌病是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多种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的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和其他多种鸟类,但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在曲霉菌属中,烟曲霉菌是主要的病原菌,黄曲霉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这些真菌和它所产生的孢子,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如稻草、谷物、木屑、发霉的饲料以及墙壁、地面、用具和空气中都可能存在。从烟曲霉菌和它的孢子中,可以提取出一种对家兔、狗、豚鼠、小白鼠和禽类的血液、神经和组织有毒害作用的毒素。真菌孢子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120°C1小时或煮沸5分钟才能致死,一般消毒药液需要1~3小时才能杀死。

二、鸡曲霉菌病流行特点

雏禽对烟睦霉菌最容易感染,常见急性暴发,成年家禽常个别发生。出壳后的幼雏在进入被烟曲霉菌污染的育雏室后,48小时即开始发病死亡,4~12日龄是流行高峰期,此后逐渐减少,至1月龄基本停止死亡。如果饲养管理条件差,流行死亡可延续到2月龄。在自然界中,曲霉菌对生活条件的要求较低,很多场合都能生长繁殖,而烟曲霉菌甚至在37℃~42℃下也能很好地生长。污染的木屑及稻草等垫料、土壤、空气和发霉的饲料,可含有大量烟曲霉菌孢子,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禽在污染的环境里带菌率很高,但迁出污染环境后,带菌率即逐渐下降,至40天真菌在体内基本消失。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差,室内温差大,通风换气不好,过分拥挤,阴暗潮湿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是促使本病流行的诱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