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夏季母猪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子宫内膜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6  浏览次数:267
核心提示:据调查,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导致猪场母猪异常淘汰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繁殖性疾病,而繁殖性疾病中50%以上又是由于子宫内膜炎造成

据调查,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导致猪场母猪异常淘汰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繁殖性疾病,而繁殖性疾病中50%以上又是由于子宫内膜炎造成的,有些规模化猪场每年因子宫内膜炎而淘汰的母猪占总淘汰率的48%~50%,这无疑对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规模化猪场饲养管理模式的发展,“限位栏”的大量使用引起母猪运动量普遍减少、精料的普遍饲喂导致胃肠机能发挥不完善、胚胎毒性药物的频繁添加等等无不造成母猪抵抗力下降、繁殖机能发挥不全等情况,这一切直接导致子宫收缩机能下降,继而出现母猪产程普遍过长的问题,产程过长的问题引起产后恶露不尽,这样一来人工助产比例势必增多,而传统猪场习惯于掏猪和注射缩宫素来解决母猪难产问题,这无疑对母猪产道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因而产道受感染几率明显提高,蔓延至子宫而发生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作为母猪繁殖障碍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母猪子宫黏膜表层或深层引起的子宫黏膜的黏液性和脓性炎症过程,涉及到多种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等,以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据统计表明,一般猪场发病率在20%左右,有些猪场甚至达到了40%以上。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后,炎性渗出物还可改变子宫内环境的酸碱度,不利于精子与卵子的生存与受精,使受胎率明显下降;还可长期刺激子宫内壁感受器,使激素调节失调而引起卵巢的疾病(如持久黄体、卵巢囊肿等),严重时可造成母猪长期不孕。有相关资料报道,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母猪与正常母猪相比产后初配的天数和产后受孕天数相应的增加15.81天和30.67天,情期受胎率下降21.36%,平均配种受胎次数增加0.51次。
  母猪子宫内膜炎一般出现在分娩后或流产后,部分未配过种的后备母猪也可发生。一般可见阴户外流出大量灰白色絮状脓性分泌物,有时还略带黄色甚至污秽色。可引起产后母猪食欲恢复困难、产后少奶、哺乳仔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问题,在夏季,母猪子宫内膜炎还会导致母猪发热、消瘦、泌乳量下降。若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利演化成顽固性子宫内膜炎,将大大增加繁殖母猪淘汰率。据调查,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导致猪场母猪异常淘汰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繁殖性疾病,而繁殖性疾病中50%以上又是由于子宫内膜炎造成的,有些规模化猪场每年因子宫内膜炎而淘汰的母猪占总淘汰率的48%~50%,这无疑对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 产生原因
  1 内源性致病菌条件性致病
  正常情况子宫内存在内源性病原菌但不能大量繁殖,而分娩环节作为母猪生产中的“生死关”,机体体质变差,抵抗力随之下降,抗病能力弱,倘若受到应激、维生素缺乏或饲料霉变等情况时,内源性细菌可进行大量繁殖并表现一定的毒力作用,造成子宫内菌群失衡而罹患子宫内膜炎。
  2 母猪分娩难产及助产不当
  由于规模化猪场饲养管理方式的实施,产程过长及难产问题已成为猪场普遍发生的问题,而猪场常见的助产方式不外乎两种:掏猪和打缩宫素。其中掏猪中即使母猪外阴户和手臂消毒干净,但终究避免不了外源性细菌的侵入,造成产道受感染几率大大上升;而缩宫素对母猪造成的危害就更为严重了,湖南农业大学刘自逵教授报道称在母猪身上使用缩宫素是100%之错误。缩宫素引起子宫平滑肌发生强直性收缩,同时子宫颈口也随之发生收缩造成子宫颈口提前关闭,这样母猪分娩后子宫内的胎衣、死胎、恶露等残存积聚而无法排出体外,继而发生腐败发酵后损害子宫内粘膜造成感染子宫内膜炎。
  3 母猪产后护理不到位
  母猪生殖道出现炎症时首次治疗不彻底,炎性产物滞留子宫内未排干净,当子宫颈口封闭后无炎性产物排出,误认为痊愈。
  4 人工授精过程受感染
  人工授精过程中,公猪的生殖道外部消毒不彻底造成采精过程中引入一些病原微生物掺入精液中,抑或母猪外阴户消毒不当致外源性细菌随输精过程子宫颈口张开而带入产道内;或者器械感染和输精人员由于操作不熟练或操作频繁造成产道损伤而继发细菌感染。
  5 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存在
  母猪患繁殖障碍性疾病时,如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蓝耳病,猪布氏杆菌病,容易导致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尤其是初产母猪,这种情况更需要引起关注。一旦母猪发生流产,子宫颈口过度开放,抵抗力下降而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子宫内膜炎的产生。
  6 环境卫生不合理
  若限位栏或产房、怀孕舍卫生状况不佳、消毒不严时,特别是在母猪发情期或者流产后的几天以及产仔前后,此时由于子宫颈口处于开张状态,外源微生物可侵入造成母猪子宫被感染形成子宫内膜炎。在夏季炎热天气下,母猪更容易因热应激反应而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此病。而外源性感染多见于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后备母猪从发情至初配前一般经过3次发情,发情时子宫颈口和阴道口张开,如果栏舍内湿肮脏,极易造成细菌的外源性感染。
  7 饲养管理不当
  母猪采食发霉或成分搭配不合理的饲料引起母猪营养缺乏或体质虚弱,一方
  面将极大的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另一方面造成子宫收缩无力、抵抗力直接下降,这样母猪在分娩后极易感染子宫内膜炎。
  二 临床判断
  母猪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从阴户内流出大量灰红色或白色带有絮状物的分泌物,有臭味,当母猪卧下或努责时排出更多,常黏附在尾根及阴门周围。可视为急性
  子宫内膜炎,多见于产后或流产后数天发病。
  
  













 
  若病猪全身症状不明显、发情不正常、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周期性从阴户内排出少量粘液并容易结成干痂成白色石灰渣样粉末,可视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隐性子宫内膜炎病猪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时好时差,发情周期不正常且无规律,屡配不孕,冲洗子宫时回流出略浑浊的液体。
 

 三 治疗方法
  针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市场上治疗子宫炎的药物很多,有栓剂、丸剂还有针剂,一般采用肌肉注射、宫内冲洗和宫内塞药等方法。相关治疗方面的文献报道很多,比如应用大量的腐败消毒药如新洁尔灭或高锰酸钾水进行子宫的冲洗,然后进行肌注缩宫素加快子宫内异物的排出;或者采用抗生素液如青链霉素宫内投药、聚维酮碘栓宫内塞药、氧氟沙星宫内灌药、高渗盐水冲洗子宫等方法来治疗子宫内膜炎。很多猪场也有类似这样的治疗情况反映往往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即使炎症有所缓解,但对于恢复子宫机能仍然存在极大的隐患,母猪发情后配种受胎率仍然不高、配种后返情率依旧高居不下,这表明子宫内膜炎从真正意义上说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
  具体原因可以这样来进行分析:1.常用防腐消毒液的子宫冲洗,如高锰酸钾、新洁尔灭、聚维酮碘、甲醛等,并不能完全将子宫内异物彻底排尽,也不能真正促进子宫壁收缩机能,仅仅对子宫壁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而残留在子宫内的消毒防腐剂对子宫黏膜是强刺激物, 对子宫黏膜必然造成损害。2.子宫内直接灌注传统消炎药物如青链霉素,易形成药物残存后的药膜,起到了良好的“避孕”效果。3.宫内塞药丸,其操作杆的插入易引起子宫颈损伤,子宫机能恢复难度进一步加剧。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治疗子宫内膜炎,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治疗思路问题。子宫内膜炎,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内膜所感染的炎症,那么消炎肯定是关键、而炎症的产生主要与残余于子宫内的腐败物质紧密相关,故而清除子宫内异物改善子宫内环境是前提,最终达到恢复子宫机能的目的。笔者认为子宫冲洗是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根本,同时辅以针对厌氧细菌的抗生素杀菌来促使其彻底治愈。可根据以下三部曲进行:子宫灌注0.01%高锰酸钾或者聚维酮碘100mL,第4天再灌注50mL,按人工配种方式操作,确保药液输入子宫内;第二次灌时,用左旋氧氟深部肌注,每天二次,连续注射3-5天(最好用16×38号的长针头);在脓汁流尽后,使用宫康1号1粒/头,严重的隔天再放1粒。一般治愈率都可达90%以上。
  四 预防措施
  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主要与分娩季节、胎衣是否脱落、分娩胎次、产仔数多少有关。在某种程度上对后期子宫机能的发挥产生了实质性的损伤,比如子宫壁变薄甚至穿孔,子宫内膜充血、出血、溃疡;而且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也不能彻底得以保证,因此对待母猪子宫内膜炎问题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1 免疫预防
  种母猪应做好诸如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乙型脑炎等各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防止因流产、死胎增多诱发该疾病的发生。对长期不发情母猪、妊娠中后期流产及返情的母猪要重点及时进行疫苗补防。长期添加高效免疫增强剂---活性肽原,提高猪体免疫力。
  2 严格消毒,加强环境控制
  母猪进入产房前,产房进行空栏消毒,母猪进产房当天应冲洗消毒.产前母猪乳房、阴部及助产器等严格消毒,在分娩后也需要进行母猪后躯和乳房的清洗及消毒工作,保持产床清洁卫生。同时工作人员在接产或人工助产过程中需要剪短指甲同时清洗消毒干净,以免划伤生殖道。保持栏舍环境卫生,注意通风,防止潮湿,尤其是夏季更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3 彻底清宫和消炎
  母猪在分娩后,抵抗力低下,尤其需要重视子宫内异物的存在,认真观察胎衣是否全部排出,注意是否还有死胎残存于体内。同时选择合适的针对厌氧菌药物如净化促壮素、氧氟沙星、林可霉素等抗生素进行彻底治疗,这样才能保证子宫内不易被感染。
  4 规范人工授精流程
  规范人工授精操作步骤,无菌输精管要求为一次性的,输精前使用0.1%高锰酸钾水、清水和蒸馏水三步清洗法依次彻底清洗干净母猪外阴部,切忌操作中粗鲁硬插入输精管而造成产道损伤;同时公猪采精前同样需要进行外阴部清洗干净,挤尽阴茎鞘内积液,操作得当。
  5 加强饲养管理
  应根据母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合理搭配、配制全价配合饲料,杜绝发霉、变质的配合饲料,供给母猪营养丰富的饲料,正确掌握母猪分娩前后减料喂,产后给予其适当的青绿饲料,提供洁净、充足的饮水,预防便秘促进母猪正确分娩,避免或减少因难产造成的产道损伤;使其适当运动,改善母猪体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6 及时淘汰
  对于久治不愈、屡配不孕的子宫内膜炎患母猪,并予以及时淘汰。
  作为猪场的关注难题之一,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因非常复杂,从根本意义上讲较难彻底治愈,应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控制,树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尤其是注重产后护理工作,从源头上进行产后彻底清宫和消炎等预防处理措施,从而大大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
圣晖科技咨询电话18637100394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