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新药研发 » 正文

几个鸡场大肠杆菌自家苗的研制及应用效果观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1-1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91
禽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其血清型极多,其中菌体抗原(O)171种,荚膜抗原(K)103种,鞭毛抗原(H)56种,这些抗原可组合成大量抗原性不同的血清型。刘秀梵等从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分离出440株禽源性大肠杆菌,经鉴定有60个血清型之多,而且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群差异很大,且与国外报道的优势血清群为O1、O2、O35、O78并不完全相一致。国外家禽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这4种血清型所致,很少分离到其他致病性血清型,而国内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立的优势血清群,就是在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血清型相差也较大,甚至在同一鸡场同一鸡群可以存在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抗原交叉保护力较弱,不可能制备一种覆盖所有血清型的超广谱疫苗。我国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群的差异也不能像国外那样通过开发包括优势血清群抗原的疫苗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因此,家禽大肠杆菌疫苗在我国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1.1 采集病料、分离和培养
对各个不同鸡场的死亡鸡剖检,将患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肝周炎、脑炎等病理变化的鸡采心血、肝、脾、脑、腹水等培养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和普通肉汤中,37℃培养24小时,一般初代就可以见到肉汤中呈均匀浑浊, 管底有白色沉淀; 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中间红色的圆形光滑或略粗糙的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杆菌,大小均一,两端钝圆,散在的小杆菌。然后再纯化到普通兔血平板上,并检测其溶血性。
1.2 生化鉴定
此菌在三糖铁培养基上培养,基底部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斜面产酸;各种糖发酵等生化反应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性。
1.3 血清型鉴定
利用大肠杆菌定型血清(兰州生物制品厂制) 对所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其中该地区以O2和O15两者居多。
1.4 毒力试验
将主要血清型的代表菌株分别用普通肉汤培养18小时之后,取0.2毫升给15日龄健康雏鸡静脉注射,同时设对照组。观察72小时,注射组全部发病,并出现死亡,剖检死鸡可见心包炎、肝周炎等病理变化。并从肝、脾的细菌培养中分离到注射菌株,对照组无发病鸡。
2 灭活氢氧化铝佐剂疫苗的制备
选定该地区主要致病血清型,即O2、O15和各个不同场的分离代表株。分别经营养肉汤进行增菌培养18~24小时,并收集菌液。含菌量测定合格后加入甲醛灭活并加入20%氢氧化铝佐剂。
3 疫苗的检验
3.1 安全试验 取未免疫的健康易感鸡30只,每只皮下注射5~10倍免疫剂量的菌苗,观察10天,健康存活。
3.2 效力试验 取36只2周龄健康鸡,按4种剂量分组注苗,同时设对照组(6只)。定期采血,用制苗菌株制成抗原。做试管凝集试验,检测注苗鸡血清中抗体滴度,并观察鸡群健康和生长情况。2周后血清抗体滴度平均为80倍,最高320倍。以后于4、8、14 周分别进行血检,抗体效价仍维持或接近这一较高水平。对照鸡始终为零。
3.3免疫期
继上述定期检测免疫鸡血清抗体后,至6个月时抗体效价仍在40倍以上。因此, 免疫期可维持6个月以上,6个月以后虽未测定,试验鸡群也未发生大肠杆菌病。
4 现场应用观察
将制备的菌苗接种于一批20日龄8500只麻黄鸡。育成期未发生大肠杆菌病,育成合格率90.2%,比以前提高10%。在12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整个产蛋期卵黄性腹膜炎减少65%,对死亡鸡的肝、脾细菌培养未检出大肠杆菌,鸡的死淘率下降5%,产蛋量提高4%,种蛋孵化率提高7% ,后代鸡雏健壮活泼。相比之下,1995年8月因天气炎热未制苗,使一批商品蛋鸡14000只未能免疫,结果发生了大肠杆菌性心包炎、肝周炎等,虽经药物治疗,但整个饲养期仍有零散发病,造成一定损失。经过这次发病,我们对每批鸡育成、产蛋前都用本苗免疫,基本控制住了大肠杆菌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5 小结与讨论
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多而且引起的发病病原复杂,采用抗生素疗法效果不但不佳,而且会带来一定的药物残留,采用自制自家大肠杆菌灭活苗免疫鸡群,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本病感染,控制本病的较好方法。
疫苗的效价和免疫期观察,主要依据血清凝集抗体效价评定, 鸡群虽然未出现疫情,效果显著,但若通过制苗菌株免疫后的攻毒试验,数据将会更精确。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