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肉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1  来源:湖北农业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一、病原 鸭肝炎病毒(DHV)。二、流行特点 主要是出壳后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50%左右。4~6周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三、临床症状 患病鸭缩颈垂翅,脚蹼发绀,体温升高,腹泻,行走困难,死前表现为仰脖弯头,两脚后踢,倒地打转。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24小时左右。死雏鸭头向背弯曲和两脚向后伸,角弓反张是本病死亡时的典型特征。四、病理变化 患鸭病毒性肝炎死亡后,肝肿大,质脆,表面散布大量的不规则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出血点呈鲜红色,有的呈紫红色或暗红色。胆囊肿胀,胆汁稀薄,呈淡绿色或淡黄色,部分病鸭脾、肾肿大,并有小点样出血。五、预防措施 1、种鸭开产前1月内接种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间隔15~20天加强免疫1次,这样后代雏鸭可获母源抗体保护。2、1~7日龄雏鸭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恩诺沙星可获得很好保护效果。六、治疗方法 当鸭群开始发病时,可用2%黄芪多糖+板蓝根+生物因子或恩诺沙星+肌苷+ATP增效剂,混合后肌肉注射,病重者加倍或24小时后重复用药1次。同时用10%安普霉素+生物活性素饮水或瘟毒克拌料(每100千克饲料添加100克),每天2次,连用3天。重症病例剂量加倍。也可口服禽病消,1次量,每1千克体重0.1~0.2克(即每100克拌料100千克),每天2次,连用3~4天。另外,发病后圈舍和饲养笼具需彻底消毒,空舍15天以上。10日龄以上鸭发病容易继发鸭传染性浆膜炎或大肠杆菌,治疗时配合浆炎康或菲克停使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