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夏季应防牛水疱性口炎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3  来源:河南科技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9

 

牛水疱性口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牛的口腔黏膜、乳头皮肤以及蹄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的水疱性口炎病毒。该病毒有两个主型和若干亚型,型间无交互免疫性,对外界因素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弱。本病多在一定地区内呈点状散发,常发生于夏季。发病症状该病潜伏期3~5天,长者可达9天。病牛病初体温在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耳根发热,鼻镜干燥,大量饮水。在舌、唇黏膜上出现米粒大的小水疱,小水疱逐渐融合形成大水疱,内有透明黄色液体。经1~2天,水疱破裂,水疱皮脱落后,遗留浅而边缘不整齐的鲜红色烂斑。同时,病牛流出大量清亮的黏性唾液,并发出咂唇音,病牛采食困难。有时,病牛在乳房和蹄部也可发生水疱。病程1~2周,一般转归良好,很少死亡。预防措施本病发生后,应隔离病牛和可疑病牛,并封锁疫区。污染的牛舍、场地和用具等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治疗方法本病多呈良性经过,加强护理,即可康复。如口腔黏膜有烂斑时,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而后涂抹碘甘油。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