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哪些因素影响鹅的孵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3  浏览次数:170
核心提示:  1、无精蛋增多。由于鹅的品种差异,鹅蛋的受精率平均为75%~85%,如果无精蛋超过15%~25%,就是一种异常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
   1、无精蛋增多。

由于鹅的品种差异,鹅蛋的受精率平均为75%~85%,如果无精蛋超过15%~25%,就是一种异常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种鹅的公母比例不协调,公鹅太多或太少,种鹅年老、肥胖、跛脚,缺少交配时需要的水池,繁殖季节青饲料供应不足,营养缺乏等。这些因素影响了种鹅的正常交配,降低了精子活力。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必须严格选留种鹅,剔除和淘汰少数发育不良、体质瘦弱和配种能力不强的个体。按照1∶5~6的公母比例,留足种公鹅。提供种鹅交配的适宜水面。应在产种蛋前给种鹅优良补料,确保营养需要。值的注意的是初产蛋受精率都很低,一般不作种蛋。

2、蛋黄粘连壳内膜。

这是由于种蛋保存不当引起的。在较高或较低的环境温度下,都会影响日后的胚胎发育,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是13℃~16℃,为了尽量减少蛋内水分蒸发,必须提高湿度,一般保持在75%~85%为宜。在正常情况下,种蛋的保存时间不能太久,7天内为宜,不要超过2周。天气凉爽(早春、春季、初秋)保存时间可相对长些,严冬酷暑保存时间相对短些。此外,保存期间要进行翻蛋,种蛋保存在一周内不必翻蛋,超过一周每天需转翻蛋1~2次。所谓翻蛋,只要改变蛋的放置角度就行。

3、死胚增多。

种蛋入孵后7~25天内,死胚增多,这是因为种鹅日粮营养不足,影响种蛋内胚胎正常发育;种鹅近亲繁殖,导致胚胎弱质;孵化施温不当,造成胚胎发育受阻。为此,要加强产蛋期母鹅的饲养管理,应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舍饲的日粮要充分考虑母鹅产蛋所需的营养,合理配合。不断更新种鹅群,减少近亲交配。调整适宜的孵化温度,同时不能忽视检查温度计的精确性以及放置的位置,防止人为判断错误。

4、雏鹅不能出壳。

经常见到蛋壳啄破,胚胎又发育良好,雏鹅就是不能出壳。通常是破壳期间环竟湿度较低、通风不良造成的。这就要求在孵化后期的最后两天,要把湿度保持在70%~80%,同时要加大通风量。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