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肉仔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情况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3-01  来源:中国兽药114  作者:张玲  浏览次数:349
   鸡坏死性肠炎(NE)是由A型或C型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5周龄的雏鸡,以小肠黏膜坏死为特征,是一种散发病。近年,本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该传染病已经成为危害养鸡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给养鸡产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对几个鸡场肉仔鸡坏死性结肠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对辽西地区感染魏氏梭菌的12个鸡场的肉仔鸡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治疗方法等。

  1.2 方法 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统计每个鸡场发病数量和死亡数量,然后计算每个鸡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采取治疗措施。

  2 结果 

  2.1 流行病学 12个鸡场的肉仔鸡发病日龄为2~6日龄,地面平养,发病率为20%~35%,发病后2~3天开始死亡,死亡率为30%~80%。

  2.2 临床症状 病鸡症状出现较快,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怕冷聚堆,食欲减退或废绝,排稀便,粪便为红褐色或煤焦油样,有的可见脱落的肠黏膜组织。多数临床症状经过极短,尖叫、奔跑,眼睛明亮,常呈急性死亡。

  2.3 病理剖检变化 肠道的眼观变化主要是小肠,尤其是空肠和回肠部。肠壁脆弱,肠管扩张,粗细不均,肠腔内充满气体和带血的内容物。肠黏膜充血、坏死,其上附有黄色或绿色的伪膜。剥去坏死性伪膜后,可见肠黏膜有出血点和溃疡灶,有的穿孔,形成腹膜炎,腹腔有粪臭味,肠腔内有未消化的饲料。盲肠内充满气体。少数病例肝脏肿大,有散在的黄白色坏死灶。

  2.4 实验室诊断

  2.4.1 涂片镜检 取病鸡小肠病变处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在的、革兰氏染色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

  2.4.2 细菌培养 取肠黏膜刮取物,接种于葡萄糖血液琼脂平板,经过37℃厌氧培养24 h,形成圆形、光滑、隆起、淡灰色菌落,出现双层溶血环。

  2.4.3 生化特性 利用分离培养菌落作生化试验,结果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果糖,不发酵甘露醇。牛乳培养基中剧烈发酵,液化明胶,过氧化氢酶阴性。

  3 小结 

  3.1 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已经成为危害该地区较严重的传染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3.2 本病应与布氏艾美尔球虫病、溃疡性肠炎进行鉴别。发生球虫病时,以肠黏膜严重出血为特征,排血便,盲肠黏膜直接涂片镜检可发现球虫卵。坏死性肠炎与球虫病混合感染时,盲肠黏膜直接涂片镜检既可发现球虫卵又可发现魏氏梭菌。发生溃疡性肠炎是由鹑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特征性病变为小肠后段和盲肠的多发性坏死和溃疡,以及肝脏坏死,而坏死性肠炎的病变则局限于空肠和回肠,肝脏和盲肠很少发生病变。

  3.3 治疗 采取综合性防制对策。

  (1)搞好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草,搞好地面清洁消毒和环境消毒。

  (2)饲喂全价饲料,防止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不可突然转换饲料或盲目添加高蛋白和高脂肪的添加剂。

  (3)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杆菌肽、林肯霉素、青霉素等以预防本病发生。

  (4)发生疾病时,及时治疗,泰乐菌素、杆菌肽、林肯霉素、肠立佳、庆大霉素、

乳酸诺氟沙星、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有效,应用哪种药物最好通过药敏试验来确定。同时为了加强体质在饮水中加入50%葡萄糖及维生素C,在饲料中拌维生素D3粉。 

  表1 2株分离株生化试验结果(略)

  星和氟哌酸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耐药。

  7 小结 

  从图1中可以看出,3份样品中有一份是APP阳性,一份是HPS阳性,结合形态染色、培养特征、生化鉴定及动物实验,因此可以认为本次疾病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