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禽流感
1.流行特点。通常情况下,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到了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会慢慢好转。不同于冬春季发病的情况是,其发病率、死亡率、混合感染都比较轻,原因主要是夏季温度高、通风好,支原体大肠杆菌感染几率低。
禽流感发病急、死亡率高、症状多样化、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突出表现在肉鸡饲养上。无论多大日龄的肉鸡,病情发展一般表现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出现甩鼻、咳嗽,并迅速蔓延全群,继而出现站立打盹、肿头、肿脸、肿眼睑等症状,此时一般不死鸡,解剖症状也不明显,腹气囊有白色泡沫样物。第二阶段,大群精神急剧下降,采食明显下降,开始出现零星死亡,解剖多表现为气囊炎、腹膜炎,有的会出现支气管堵塞。在剖检时,不要只看三叉支气管,要沿着支气管剪开延伸到肺内,并仔细进行观察,看是否有堵塞现象,如出现支气管堵塞,死亡率会急剧上升;同时,胰脏有出血点,一部分鸡腺胃乳头间出血等。4~5日龄开始表现呼吸道症状的鸡群,一般在10日龄左右出现花斑肾症状,还有一部分会出现支气管堵塞症状。第三阶段症状最明显,此时除典型的禽流感症状外,死亡鸡只大部分出现大肠杆菌病症状。
2.防治措施。治疗时要本着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标本兼治的原则,按阶段用药,并及时调整药方,一般2~3个疗程治愈。严重病例可用泰威毒克+感毒清口服液+支杆速治或气囊速康;而对一般病例,可使用赛达菲或瘟感奇效口服液+支杆速治或气囊速康,支气管堵塞严重时加痰克。
二、新城疫
1.流行特点。新城疫仍是当前防控的重要病毒病。鸡群中流行的新城疫大多以非典型性或以综合征的形式表现,散发性死亡,鸡群出现一过性减料、呼噜甩鼻等呼吸道症状和绿色稀便等,而且大都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禽流感等并发;发病日龄多集中在20~40日龄,蛋鸡多集中在产蛋高峰期;发病严重程度与鸡群免疫新城疫次数有极大的关系,一般免疫较密集的鸡群发病率低,造成的损失较小。
个别典型新城疫病例,仍能呈现出多处出血现象,特别是在气管、腺胃乳头、肌胃角质膜下、十二指肠、盲肠等部位更加明显。但这种病例极少。随着鸡群免疫次数的增多,发病后临床症状也不完全相同,更多的则表现非典型性,有的病例很难见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雏鸡在1周龄左右,仅表现转头或一过性的呼吸道症状;而产蛋鸡群感染新城疫后,仅表现为一过性的产蛋量下降或鸡只零星死亡,个别表现持续性的腹泻,对卵巢的损害程度取决于鸡群的抗体水平,抗体水平相对较高时对卵巢和卵泡的伤害小,反之则大,一旦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只能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