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病多发的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0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40

1、管理水平不高,麻痹大意或无所畏惧的心理比较明显有些养殖户平时工作做得不细,思想上麻痹大意,认为把苗做完了也就万事大吉了,就只等着喂料、卖鸡、点钞票了。这种观点和做法危害很大。殊不知,做疫苗虽然是一个关键性的工作,但也只是养殖过程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其它必须要做的工作同样十分重要,厚此薄彼肯定会造成失败;做疫苗也不是防疫工作的全部,药物预防也很关键,必要的时候使用微生态制剂,借以调整肠道菌群,控制好体内境,会收到更好的防疫效果;再好的疫苗,保护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平时精细的饲养管理、控制环境条件,都是预防疫病不可或缺的施,也是免疫工作的有益补充,况且免疫的效果与这些工作也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不管是老养殖户,还是新养殖户,都要努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只重视疫苗免疫,忽视了其他该做的各项工作。农村中的绝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农民,相对来说,他们在饲养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尤其是刚参与到养殖行业中的人员,更是如此。这些养殖户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闲时认真贯彻消毒制度,一到农忙时就不再认真消毒,根本不顾及这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有时则是鸡无病不消毒,鸡得病了手忙脚乱地乱消毒,不停地消毒,药物浓度、消毒密度都超出了常规,这已经不是亡羊补牢了,而是变成了矫枉过正,后果当然不会好。不合理的消毒制度,会给鸡群带来更多的发病机会,让养殖工作步履艰难。养殖户必须养成定期消毒的习惯,一以贯之,坚持不懈,一切进入鸡场的车量必须严格消毒,要尽最大努力把病菌阻挡在养殖场的外边。注意搞好平时的观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养殖户在养殖过程当中,应随时注意倾听鸡群中的声音,注意观察鸡群状态、饮食情况和粪便形状,观察要仔细、耐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鸡群精神变差了,粪便有异常了,吃料变慢了,都可能是疾病的先兆,早发现才能早控制。走马观花式的观察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等鸡精神沉郁了,食欲大减了,甚至出现死鸡了,再去采取治疗措施,早已经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给鸡群喂料之前,必须仔细检查饲料的质量问题,确保饲料安全,特别是在梅雨季节、秋季多雨季节,更要严格保管饲料,细心鉴别饲料。做苗前后,更要仔细关注鸡群状态,避免发生各种不良应激反应,可在做苗前后,在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和优质电解多维,或在做苗前后各一天,在饮水中添加青霉素,每100 只雏鸡用量30~50 万单位,这样能显着减轻疫苗本身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另外,还要严格控制鸡场饲养管理人员,防止随便外出,尤其要避免去农贸市场,不能同外场的鸡群和人员接触。有条件的养鸡场,应设置隔离完全的病理解剖室,没有隔离条件的养鸡场,不要在鸡场内或鸡场附近解剖死鸡。养鸡是一个细心活,任何麻痹大意或者无所畏惧的心理,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一些养殖户平时很粗心,不知道用心总结经验教训,鸡得病后马上急三火四地请兽医来诊治,可等鸡病治好以后,就不再过问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鸡群发病,是苗没做好,是管理不到位,是消毒不彻底,还是鸡群应激过强,养殖户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同样的问题,可能要遭遇好多次,最终也没有记住教训。养殖户在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的同时,更要用心工作,用脑思考,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绝不应该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2、不善于改正错误,部分养殖户自信心虚荣心过强很多老养殖户,做养鸡这一行时间很长,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在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方面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做事很有主见,不容易被别人误导,也轻易不会被“忽悠”。这本来是好现象,但过分自信也容易导致固执己见,容易把陈旧的观点当作“养鸡宝典”,在看似经验丰富的背后,隐藏着失败的必然因素。

如:一些养殖户自己觉得判断疾病很有一手,却总是拿临床症状作为判断疫病的唯一根据,对病死鸡很少做尸体剖检,很容易出现误诊误治;有些养殖户比较重视做尸体剖检,但观察比较又很不细致,发现了一点特征性病变后,就草草下结论,一见包心包肝,就认定是大肠杆菌病,一见腺胃乳头出血,就肯定是新城疫,一看到胸肌腿肌出血,就确定是流感,剖开肠道一看到切口外翻,就断定是球虫病,不是说这种做法不对,其实是太片面,现在单一感染的病例并不多见,如果不作深入细致的辨析,很难确定全部致病因素;治疗疾病时,一些养殖户不听从专业兽医的指导,不按说明书的要求用药,无原则地加大用药量,用了一天药不见效果,迫不及待地立马就换新药,而一旦病鸡的外观症状有所减轻,又不考虑应有的用药疗程,放心大胆地停止用药;总以为自己有经了,平时大大咧咧,工作干得很粗疏,加料时一下子将料槽全部加满,不等鸡群吃完又给加满,结果料槽内老是有旧料,水槽料槽不及时清理消毒,粪便不及时清理,这些情况,在那些没有经验的新养殖户中并不多见,倒是越有经验的养殖户越明显。环境在变化,病原在变异,疾病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养殖户应当与时俱进、随机应变,才能很好地应对疾病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在疾病诊断上,经验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知识的更新,技术的改进,才是更加重要的。

如:目前非典型新城疫和温和型流感都经常发生,两者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特征基本相似,用常规方法很难彻底区分开来,而用抗体检测的方法,则能很快加以区别,所以,当怀疑是非典型新城疫或温和型流感而无法确诊时,应及时进行抗体检测,分辨清楚病因病性,为当前的合理治疗和今后的免疫预防作出正确的判断。作为一个养殖户,养鸡就是为了赚钱,要想赚钱,不仅要把自己的鸡养好,而且还得希望周围的鸡都能养好。如果一个大区域当中有一家鸡发病,将有可能影响到周边所有的鸡群。所以,养殖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很重要。别人的经验,我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别人的教训,我应该尽最大努力避免。如果总是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跟同行沟通和交流,很可能大家都会走同样的错路,或者犯同样低级的错误。有极少数养殖户认为,自家的鸡得病了,这是件很丢面子的事,传出去会被人看不起,或者叫人家看了笑话,在自尊心和虚荣心的驱使下,常常会有意识地隐瞒疫情,结果导致疫病漫延扩散,周边的养殖户不知道底细,被蒙在鼓里,有的还以为是自己的鸡群疫苗没有做好,甚至怀疑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更可怕的是,有些养殖户不负责任地乱扔死鸡,尤其是在管理比较混乱的养殖小区内,这种做法危害极大,常常造成疾病大肆传播、难于控制,无法让养殖环境清新、安全、可靠。养殖户应当善于检讨自己,积极剖析自己,及时改正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不要觉得做不好很丢面子,成功和效益比面子更重要。同时,养殖户还要有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相互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一起记住失败的教训,共同感受创业的美好。只有大家共同行动起来,把大环境搞好,才能大幅度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养殖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起来。

3、免疫措施不科学,过分依赖疫苗的心理比较普遍养殖业发展到现在,免疫预防的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任何一个稍有规模的养殖户,都不会放松对鸡群免疫的管理。预防第一,治疗第二,这原本是好现象,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过分强调免疫的作用,就可能出现极端的行为。在巡诊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分依赖疫苗的心理比较普遍,如:选购疫苗时不加分析,并且往往喜欢买价格便宜的;不根据疫情需要使用疫苗,恨不得把所有听说过的疫苗全部打遍才能放心;一听说哪里发现了新疫情,不管自己场子的实际情况,就心急火燎地打听相应的疫苗。同时,免疫措施不合理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如:该用灭活苗的时候,可能用了活苗;该用弱毒苗的时候,可能用的是中等毒力苗;不该用苗的时候用了苗,该用苗的时候又没有用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结果却都惊人地一致:疫苗是用上了,但鸡照样得病,常常大批死亡。兽用生物制品厂家众多,品种繁多,企业声誉不一,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如何选择合适的厂家、合适的疫苗变得至关重要。养殖户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包括地理环境、建筑布局、养殖历史、疫情特点、鸡苗日龄,任何一个环境都不可忽视。记住:只有选择适合本场特点、保质保量的疫苗品种,才是走向免疫成功的第一步,第一步做不好,后面的工作就不可能有切实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免疫接种时间和免疫途径,也很重要,千万不要怕麻烦,更不能怕耽误时间。如:在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高发季节,大多数养殖户依然按照传统的免疫方式,采用弱毒或中等毒力的疫苗进行免疫,结果却有80%~90%的鸡发生法氏囊炎,最终导致免疫失败。其实,解决该病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注射卵黄抗体,但卵黄抗体由于本身的缺点(从实际应用效果看,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混有某些病毒,导致注射过抗体的鸡特别是蛋鸡体内带毒),给今后的成长带来隐患。肉鸡生长期短,可以不考虑药物带来的不利影响,蛋鸡生长期相对较长,则必须认真对待。从生产实际上看,解决蛋鸡法氏囊免疫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7日龄时,皮下注射法氏囊灭活苗或新(新城疫)法(法氏囊)二联灭活苗,一般在注射后14 天左右,就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使用这种方法,保护率可达80%以上。前一段时间,流感流行比较严重,要避免鸡群发生流感,我们不仅要在产蛋前打3 次H5 疫苗,H9 疫苗同样也要打3 次。例如,江苏省新沂地区采用这种免疫方法,鸡群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结果证明,第1 次免疫一般维持2 个月,第2次强化免疫则能维持6 个月,第3 次强化免疫则能维持一个产蛋周期。如何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则要根据当地的疫情,结合自家鸡场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切记:在7 日龄进行免疫时,一定要点眼加滴鼻,尽量不要使用饮水的方式,因为饮水不易控制,无法保证每一只雏鸡都能获取足够的疫苗。

对于肉鸡,许多养殖户采用7 日龄时新(新城疫)支(传染性支气管炎) 二联苗饮水,14 日龄时使用法氏囊中毒苗或弱毒苗饮水。这种做法过于简单,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不高,当受到疾病威胁时,鸡群显得软弱无力,无法起到有效的抵抗作用;特别是30 日龄后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新城疫、温和型流感、法氏囊混合感染的情况尤为突出。如果要切实控制这些疫病的威胁,必须采用油苗与活苗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免疫机理上看,活苗主要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灭活苗主要刺激产生体液免疫,活苗免疫效果快,灭活苗免疫效果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养殖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免疫方法,如7 日龄用新支二联苗或进口苗2886(主要用于预防肾型传支)点眼滴鼻的同时,注射新(新城疫)法(法氏囊)二联油苗,13日龄时注射新(新城疫)流(流感)二联油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