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鸡母源抗体干扰因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5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75

母源抗体是指雏鸡从卵黄中吸收的抗体,它在雏鸡的被动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保护雏鸡在出壳后1~2周内免受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它可给疫苗的免疫造成不利影响,中和部分疫苗病毒,限制疫苗病毒(尤其是弱毒疫苗)在体内的增殖过程,使疫苗病毒不能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影响免疫效果。一旦有强毒侵入就可导致鸡群发病。

1.疫苗的质量

疫苗本身质量不合标准,含病原数量少;或疫苗贮存不当、疫苗过期、油苗贮存时结冻或出现油水分层等都不宜使用。

2.疫苗的选择不当

疫苗的选择应遵循前面所涉及的几条原则,否则易引起免疫失败。如在传染性法氏囊炎流行较严重地区仅选用低毒力、单一血清型的疫苗;或选用与本地流行毒株血清型不符的疫苗。

3.疫苗使用不当

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接种方法、部位、剂量和稀释方法,应严格按要求使用。使用不当,将直接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有:①接种途径不当。各种疫苗都有其最佳接种途径,改变后将引起免疫效果不佳,如新城疫工系、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饮水会出现不良后果;②疫苗稀释倍数过大造成饮水时间过长或所用水水质不合格;③多种疫苗间随意混合使用,产生免疫干扰;④疫苗剂量随意加大,造成免疫麻痹;⑤使用时机不当,如无母源抗体的雏鸡初次免疫即使用较强毒力疫苗,而引起免疫麻痹;⑥使用活菌苗或弱毒疫苗后,又使用抗菌或抗病毒药物。

4.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发生变异

超强毒株或新血清型的出现,使得仍用常规弱毒疫苗的鸡群难以抵御强毒的侵袭而发病。如近几年来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和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流行即属此种原因。

5.免疫缺陷、免疫麻痹和免疫抑制是引起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

免疫缺陷是鸡群内某些个体体内的免疫球蛋白A合成障碍,从而造成对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正常的应答;免疫麻痹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抗原的用量,抗体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若抗原的量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抗体的产生反而受到抑制。当营养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或由于感染某些疾病如鸡传染性贫血、传染性法氏囊炎、马立克氏病、鸡包涵体肝炎等,均会引起免疫抑制。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