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蛋鸡养殖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蛋鸡规模养殖发展速度加快,同时由于疫病的复杂化、非典型化、隐性化和常态化,健康养殖成本增加,规模养殖风险逐渐加大。目前疫病问题已成为阻碍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已成为蛋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课题。从政府层面来讲,一方面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重大疫病免费防疫,另一方面,加大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从技术层面来讲,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集中了全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各地区有实力的蛋鸡养殖龙头企业和地方科研单位组成的试验站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研究进行联合攻关。但由于地域经济基础的差异,“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因为家禽生境条件的影响,我国多年来自然形成的鸡蛋“北产南销”产业大格局仍然存在,这些因素客观上对规模化蛋鸡养殖疫病防控带来了困难,但据笔者20多年成功养殖经验和多年来对规模化蛋鸡养殖户的走访调研,造成规模化蛋鸡养殖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还是经营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缺乏科学规划意识
目前很多规模化养殖场是从小规模养殖起步的,虽然养殖规模扩大了,但观念并没有转变,许多规模养殖户在改扩建鸡场时,缺乏对建设布局的整体观念,随意性较强,生产区、生活区不分,净道污道不分,缺乏必备的功能区;认为鸡舍只要拥有湿帘、风机、喂料机、机械清粪机就是标准化,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鸡舍设计存在严重缺陷,鸡舍墙体较薄也没有保温层,鸡舍设计还是沿用了开放性鸡舍的模式,只是比传统模式多了湿帘和风机;湿帘的面积、厚度和风机的数量随意安装,并且风机只用于夏季炎热季节,结果造成鸡舍通风不良、夏季降温冬季保温效果差且不均匀;笼具的选择和单栋鸡舍饲养密度没有科学依据,导致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无法实施,疫病控制难度加大。
2、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许多养殖场还是以经验、习惯进行养殖,缺乏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最基本的常识,所谓的“预防为主”的概念就是靠疫苗预防。不管以前的行为是否科学只要一次不出现问题就总结为经验,然后拿这样的经验再指导以后的生产。有的鸡场即便是场区规划时对生产区和生活区、净道和污道进行了区分,但实际运行中也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一些规模化鸡场工作人员紧缺,场区、鸡舍长时间不消毒,人员、车辆、鸡蛋周转箱未经消毒或草草消毒随意出入;鸡舍通风不良;病死鸡随意丢弃;鸡笼、运送淘汰鸡的车辆、人员未经消毒直接进入鸡舍;鸡群防疫雇佣防疫队,用完后的疫苗瓶等废弃物未加处理随意堆放;部分鸡场饮用水水质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弱毒疫苗饮水免疫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人员进出鸡舍不更衣换鞋;鸡粪处置不及时等都会导致疫病发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