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新药研发 » 正文

改进处方和制备工艺提高克拉霉素溶出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3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69
  克拉霉素是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分散片被口服后经胃肠道被迅速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5%。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罗小荣等人针对其溶出度偏低的情况进行了多次试验,对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提高了产品的溶出度,确保了产品质量。
原处方和工艺
  克拉霉素原料1.25千克,羧甲基淀粉钠0.20千克,微晶纤维素0.75千克,十二烷基硫酸钠0.024千克,3%聚维酮(PVP)·50%乙醇溶液适量,硬脂酸镁0.045千克,氢氧化铝0.025千克,制成1万片。
将克拉霉素原料粉碎过100目筛,与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起倒入湿法混合颗粒机中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30%PVP·50%乙醇溶液,制粒,烘干,再与硬脂酸镁、氢氧化铝进行总混,压片即得。
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
  克拉霉素原料1.25千克,交联羧甲基淀粉钠0.15千克,低取代羧丙纤维素0.80千克,十二烷基硫酸钠0.024千克,3%PVP·40%乙醇溶液适量,硬脂酸镁0.025千克,氢氧化铝0.025千克,微粉硅胶0.02千克,制成1万片。
将克拉霉素原料粉碎过180目筛,与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一起倒入湿法混合颗粒机中进行混合,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于3%PVP·40%乙醇溶液作为表面活性剂加入其中,然后加入适量已配制好的3%PVP·40%乙醇作为黏合剂,再混合,制粒,烘干,随后与硬脂酸镁、氢氧化铝、微粉硅胶进行总混,压片即得。压片的控制基本同原工艺,硬度控制在5~6千克力。
溶出度、稳定性考察
对按两种处方、工艺制得的各10批样品的溶出度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原处方工艺制得的样品中,只有两批全部片样的溶出度合格;而按改进后的处方工艺制备的10批样品的溶出度全部合格,并且相对平稳。
将处方和工艺改进后制得的克拉霉素分散片(6批)样品用双铝包装包好,于(40±2)℃、(75±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贮藏6个月,测定其效价、溶出度。结果显示,采用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生产的产品,效价和溶出度都非常稳定,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平均溶出度在90%以上,这充分说明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是切实可行的。
四个关键环节
  改进崩解剂原处方使用的崩解剂主要是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溶胀度相对较大,但在处方中所占的比例太小,而微晶纤维素属于溶胀度较小的崩解剂,在处方中所占比例又较大,故原处方的溶出度不够理想。改进后的处方的崩解剂是溶胀度都大于5毫升/克的交联羧甲基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并对处方比例做适当调整,基本可解决溶出度不理想的问题。
选择黏合剂技术人员用3%PVP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作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比例减少,溶出度有所提高。因此,确定3%PVP·40%乙醇溶液作为黏合剂。
减少硬脂酸镁量硬脂酸镁能够增加颗粒的流动性,但因其为疏水物,用量过多会影响片剂的崩解和溶出;微粉硅胶则不仅能增加颗粒的流动性,而且其表面的硅醇基吸附药物后,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崩解与溶出速率。所以,在原处方中减少了硬脂酸镁的用量,改用一定量的微粉硅胶,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片剂的溶出度。
药物微粉化根据分散片的特点,控制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粒度,最好将药物微粉化。因此,改进后的工艺是将药物粉碎成粒径为90微米的细粒。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