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规模化猪场内哺乳仔猪的各阶段养育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01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95

哺乳仔猪的养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前,在养育仔猪的生产实践中,主要问题是仔猪成活率低、增重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掌握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以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窝重。

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快,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一般仔猪初生重在1公斤左右,10日龄时体重比初生重大2倍以上,30日龄比初生重大5倍~6倍;60日龄则可达到10倍~13倍。

仔猪初生后的快速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一般出生后20日龄的仔猪,每公斤体重要沉积蛋白质9克~14克,相当于成年猪的30倍~35倍。矿物质代谢也比成年猪高,在仔猪每公斤增重中,约含有钙7克~9克、磷4克~5克。由此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不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要求都高,对营养不全反应敏感。因此,供给仔猪营养全面的日粮,是十分重要的。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网友建议初生仔猪消化道容积和重量都很小,胃的容积仅有20毫升~40毫升,重量仅4克~5克。消化机能不健全,仔猪最初20天,胃内仅有凝乳酶,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的含量少,又无活性,加上仔猪胃液分泌只有饲料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时,才有少量分泌。蛋白质的消化主要靠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因此,仔猪消化力弱,只能较好地利用乳蛋白。仔猪胃内盐酸浓度很低,杀菌能力差,容易得病,发生下痢。

实践证明,早期给仔猪补料,可直接刺激胃壁分泌盐酸,提高仔猪消化力,增强抗病力。

缺乏免疫力,容易患病

仔猪初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在吃到初乳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来增加免疫力,但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在产后5天即下降。仔猪10日龄以后,才开始自产免疫抗体,到30日龄~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因此,6日龄~21日龄是仔猪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的阶段,最易患下痢、肺炎等病。此时仔猪开食采食饲料,对随饲料、饮水进入胃内的病原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这也是仔猪多病的原因。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最怕寒冷

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冷。这时如猪舍温度过低,或者对仔猪护理不当,容易冻死,加之仔猪初生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也易被压死、踩死。早春或冬季产仔时,应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和初生仔猪的护理工作。

初生仔猪的护理工作主要有三个关键时期,即初生7天内、8天~25天、25天断奶。这三个时期,以前7天为关键时期。仔猪生后环境条件发生了骤然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温度。尤其隆冬季节敞圈分娩,温度常在零下20℃或更低,这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行动不灵活等特点形成突出的矛盾,若饲养管理不善、极易死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