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762
  鸡败血支原体(MG)又被称为鸡毒支原体、鸡败血霉形体等。种鸡感染MG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10%左右,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10%~20%,肉鸡的体重减少28%左右。我国鸡群的MG感染阳性率为50%~60%。MG感染是影响集约化养鸡业的重要因素。 
  本文综述了本病诊断、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 
  1  诊断方法 
  病原的分离鉴定是诊断本病最可靠的方法。MG一般为球形、卵圆形,有时为棒状或球杆状,直径约为0.25~0.50微米,用瑞氏染色或姬姆萨氏染色时呈淡紫色。分离培养MG时,培养基中加入10%~15%的鸡、猪或马的血清,经过3~5天的培养,MG会在平板上形成0.20~0.30毫米的菌落,菌落呈圆形、光滑、透明。部分菌落中心区有乳头状突起,呈特殊的荷包蛋状。MG的生物学特性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等,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等。能凝集鸡、火鸡和仓鼠等动物的红细胞,能溶解马的红细胞。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如下3种:①平板凝集试验(PA)。该方法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具有快速、方便、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存在非特异性反应和交叉反应,容易出现假阳性。②血凝抑制试验(HI)。该方法用于定性或定量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具有特异性高、准确的优点,但敏感性差。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卵和血清中的MG抗体,也可用该方法检测MG抗原。它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比HI高许多倍。目前已研制出商品化的ELISA诊断试剂盒,正在推广。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为DNA探针法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目前已经制备出了鸡毒支原体种的DNA探针和某些株的DNA探针,也有多家公司开发出商品化的PCR试剂盒。与DNA探针法比较,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的优点。 
  2  防治措施 
  鸡毒支原体既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经卵垂直传播。预防MG感染,应采取淘汰感染种鸡防垂直传播和采取疫苗、药物防水平传播相结合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首先鸡场的布局要合理,有严格的卫生、防疫、消毒制度;其次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控制人员流动,加强车辆管理。 
  种蛋处理有如下3种方法:①种蛋注射法。将抗生素注射入正在孵化的种蛋气室。实验表明,联合使用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的效果最好。②种蛋浸泡法。将种蛋加热至37.8℃,然后突然浸入抗生素溶液(400~1 000毫克/升的泰乐菌素或红霉素)20~30分钟。③种蛋加热法。将处于室温的种蛋置于有加压空气的孵化器内加温,使温度升高至46.1℃,保持12小时,然后降至孵化温度开始孵化,此方法降低孵化率3%~12%,但可基本上切断垂直传播这一途径。 
  种鸡群在4月龄时抽检10%,若全为阴性,以后每隔90天抽检5%。检测方法用PA、HI或ELISA、PCR等。MG阳性种鸡群则需间隔2星期检测1次,淘汰所有阳性鸡。 
  目前使用的疫苗有油佐剂灭活苗及弱毒苗。油佐剂灭活苗能较好地防止鸡群气囊炎的发生和鸡蛋产量的下降,但免疫期短,还难以抵抗MG在气管中定居。而弱毒菌却能克服这些缺点。日本把G250株、法国将CP株、美国将F株、TS-11 株及6/85株制成疫苗应用。其中G250株、CP株由于极度减毒,需要多次应用。F株比野毒株致病性低,在鸡产蛋和被野毒MG感染之前使用,可降低商品蛋鸡的产蛋损失和种蛋中病原体的经卵传递。但F株对鸡仍有一定毒力,可引起商品火鸡发病。TS-11和6/85株的免疫效果与F株相近,但毒力更低,安全性更好。中国兽药监察所用弱毒株F-36制成的活疫苗接种鸡,免疫保护率达80%,免疫期可达9个月。 
  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现常用的药物有以下两大类:一类为传统的抗生素药物,如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北里霉素、利高霉素、强力霉素、北观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另一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达氟沙星、蒽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萨拉沙星等。它们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无耐药性、连续用药无蓄积作用等优点,对支原体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疗效显著。鉴于MG不同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和抗药性存在差异,因此,最好对本场分离的支原体做药敏试验,选用高效药物进行治疗。根据MG感染机制,要尽可能在早期感染阶段进行药物治疗,以防呼吸道损伤和继发感染。MG常感染气囊形成干酪样物质,此时任何药物都难以达到该部位而将其杀死。一旦停药或条件合适,其中的MG又可致病,而且常会引起继发感染。因此,药物防治应遵循长期用药、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的原则。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