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中医医药禽感冒病的辨证论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6  来源:兽药营销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415
 

(1)中风感冒
证见:恶风发热、汗出,鼻流清涕,舌色淡白,脉浮缓。治则: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白芍、炙草、生姜、大枣。方解:本方为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本方证是因风寒之邪客于肌表,伤于卫分,致卫阳不能护卫肌表,则肌表空疏而恶风;风寒入于肌表,故见发热、脉浮;卫阳不能外固,则营阴不能内守,外泄而汗出,且脉缓;汗出则营亦弱,虽汗出而不愈,此乃营卫不合所致。故方中以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为主药;辅以白芍和营血,敛阴气,使桂枝辛散风寒而不致伤阴,桂、芍配伍一散一收,能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可助桂枝散风寒之邪,大枣补气,且助白芍和营血,姜、枣合用还可助桂、芍以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临床应用: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若见有喘咳时,可加厚朴、杏仁以平喘止咳,方为“桂枝加厚朴杏仁子汤”。本方重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与专于发汗的方剂不同,只适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若表实无汗不宜应用,表热证也当忌用。
(2)风寒感冒证
证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乍毛,头低耳耷,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辛温解表,散寒祛湿。方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川芎、研末服。方解:本方是为外感风寒挟湿证而设的辛温解表剂。方中以荆芥、防风发散肌表风寒,羌活、独活祛风胜湿共为主药;川芎散风止痛,柴胡协助荆芥、防风疏解表邪,茯苓渗湿健脾,均为辅药;枳壳理气宽胸,前胡、桔梗宣肺止咳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临诊应用: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而正气未虚的感冒、流感以及下痢、疮疡初起兼有表寒症状者。体虚者可去荆芥、防风,加党参以扶正祛邪;流感则加板蓝根以清瘟解毒;疮疡初起者去荆芥、防风,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
(3)风热感冒证
症状:发热不恶寒,鼻流脓涕,口渴欲饮,头低耳耷,咳嗽、舌苔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银花、连翘、淡豆豉、荆芥穗、薄荷、桔梗、牛蒡子、芦根、淡竹叶、甘草,研末服。方解:本方由清热解毒与解表药组成,是辛凉解表的主要方剂。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药;薄荷、荆芥穗、淡豆豉发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辅药;桔梗、牛蒡子宣泄肺气,清利咽喉为佐药;芦根、竹叶、甘草清热生津,且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共为使药。临诊应用: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初期而见有表热证者。发热盛者加栀子、黄芩、石膏以清热;津伤口渴甚者重用芦根,并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咳嗽重者加杏仁、贝母或枇杷叶以清肺化痰;咽喉肿痛甚者加马勃、射干、板蓝根以利咽消肿;痈疮初起,有风热表证者,应酌加紫花地丁、浦公英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4)流行性感冒证
症见:多数发自风热范畴,但起病急,传染快,有时群发,多呈流行性。畜禽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退乃至废绝,高热,乍毛颤抖,咳嗽流涕,气喘。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根据禽的种类(鸡、火鸡、鸭、鹅及野鸟等)以及感染病毒的亚型类别不同,表现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及隐性感染等。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主要表现为出现全身症状,精神沉郁,羽毛蓬松,不食,呈昏睡状态。头部、眼睑浮肿,流泪,副鼻窦肿大;肉冠、肉垂出血;有的颈部出现向后扭转的神经症状。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气管出现啰音等症状。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下痢、产蛋率下降,死亡率高低不等。剖检可见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或条纹状坏死,心肌软化。脾胃乳头出血,肺、脾、肝脏肿大出血,有时毛细血管破裂出现血肿。肾肿大、法氏囊水肿呈黄色。生殖系统卵泡畸形、萎缩。治则:清热解毒。方剂:连花清瘟散,《自拟方》。主治:畜禽流感。方药:金银花、连翘、贯众、生石膏、薄荷、大黄、麻黄、杏仁、甘草。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贯众、清热解毒为君药;生石膏、薄荷发散、表邪、透热外出,大黄清热泻火,使体内蕴热从大便解为臣药;麻黄宣肺平喘,兼散表邪,杏仁降气,佐麻黄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甘草止咳化痰,调合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清热解毒、宣泄肺热,集散外邪、清内火和抗病毒三大作用于一方,能够有效地防制畜禽流行性感冒。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